童贯: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9/5 9:15: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童贯是宋徽宗时期的太监。他善于逢迎宋徽宗,权倾朝野,与丞相蔡京狼狈为奸。他统兵20年,歼灭了方腊起义军。他好大喜功,鼓动宋徽宗与金国结盟,向辽国开战。结果,驱狼引虎,导致了北宋的亡国。
勾结蔡京 沆瀣一气
童贯(公元1054年~公元1126年),字道父,河南开封人。大约在哲宗后期,童贯净身入宫,沦为太监,在大宦官李宪手下做事。当时的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他治国无方,但对书画颇为精通。他的书法号称“瘦金书”,享誉书坛。童贯以其粗浅的书画知识和善于逢迎的本领媚事徽宗,成为他身边常在的“知音”,很得宠爱。童贯生得一副好皮囊,状貌魁梧,颐下生须,不像宦官。加之他巧言令色,有度量,能疏财,对后宫嫔妃以下都施以小恩小惠,所以很得嫔妃宫女们的欢心。这些都是他日后飞黄腾达的重要原因。
宋徽宗即位以后,在杭州设明金局,以童贯为供奉官主其事,搜求珍玩古画。这时,奸相蔡京被弹劾罢相闲住杭州。蔡京也喜好书画,极力巴结童贯,两人臭味相投,结为莫逆,朝征暮逐,狼狈为奸。每次,蔡京有什么大作,无论所画屏风、床幛、扇面之类,童贯都派人送到京城,还特地附上书信,说蔡京对朝廷很是忠心。
宋徽宗迷上了蔡京的字画, 接二连三重用蔡京。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正月,蔡京升为宰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
蔡京为回报童贯,在徽宗面前鼓吹童贯曾十次出使陕右,熟悉那一带的地理民情和驻军将领的情况,极力推荐童贯为监军出征。宋军抵达湟川时,京都太乙宫失火,徽宗以为天谴,出师将不利,当即手诏童贯停止进兵。童贯接到手诏,阅后心里一震,但他求功心切,便不露声色,秘而不发,纳于靴中。王厚询问是怎么回事,童贯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皇上督促臣等早日成功。”军队继续前进。由于王厚和高永年等将士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很快收复陇西等四州,然而从中得到好处的却是蔡京、童贯。蔡京被授为司空、封嘉国公,童贯为景福殿使兼襄州观察使。以太监而兼两使这种殊荣是从童贯开始的。
身居相位 兵败报捷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晋升童贯为太尉、奉使契丹。消息传出,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的说:“以宦官为使者,国家再没有人了吗?”徽宗解释说:“契丹听说童贯破羌有功,很想见见他。我也想派他去探测契丹的虚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决策。”童贯出使归来,更加得意非凡,不仅参与朝政决策,而且掌握了兵权,提出对西夏用兵。徽宗命他以太尉兼陕西、河南、河北宣抚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入枢密院。不到三年,为枢密院主管,兼制九镇,晋封太傅、泾国公,位至使相。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宦官被阉以后,逐渐女性化,这里是讽刺以宦官为宰相的荒唐事。
童贯军政大权在握,命秦、晋锐师深入河、陇,薄于萧关。在毫无胜利把握的情况下,强令西北名将刘法攻取朔方。刘法说,时机不成熟,暂时不能出兵。童贯逼迫刘法说:“你在京师时,亲自接受皇帝的命令,表示此行必定成功。现在你又不想出兵打仗了,这是为什么呢?”刘法被迫率兵出塞。西夏军队早有准备,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刘法陷入重围,激战一天,士卒死亡过半,只得夺路而走,不幸被乔装成商人的西夏军士杀死。西夏军乘胜追击,血洗震武城而去。这次战斗失败,童贯罪责难逃。刘法是西州名将,他的阵亡沉重地挫伤了宋军的士气。童贯为了逃避罪责,竟谎报军情,以捷报星夜送往朝廷。百官上朝称贺,私下都切齿咒骂,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揭穿童贯的骗局。
平定方腊 穷凶极恶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方腊在浙东领导农民起义,给宋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宋徽宗在江浙设置“应奉局”,置办“花石纲”,在民间搜罗奇花异石,不惜破房拆墙,运至京师,当地老百姓不堪其苦。方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旬日之间,聚众数万,自号圣公,建元永乐。他们攻城略地,得不法官吏必杀之。警报传至京师,王黼藏匿不报。起义烽火迅速蔓延,江浙一带六州五十二县均被起义军占领。宋徽宗大惊,急忙派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15万大军前往进剿。临行,给童贯以临机处置大权,并下诏宣布罢去应奉局,以缓和矛盾。
如果说在同西夏的战斗中,童贯是败军之将,那么在镇压方腊起义时,他却十分凶狠。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引兵6万攻打秀州,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固守。眼看就要攻下,忽然宋军到来,里外合击,义军伤亡惨重。童贯惨无人道地将9000义军尸体筑成高台,以威慑人心。宋军前锋水陆并进,来势凶猛。方腊义军不得不放弃青溪,退至帮源洞坚持斗争。帮源洞周围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宋军久攻不下。童贯气急败坏,下令鸣镝纵火,焚山围攻。最后由当地土豪劣绅为官军带路,才攻占了帮源洞。方腊及其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被俘。义军7万余人被杀。第二年三月,义军彻底失败。双手沾满义军鲜血的刽子手童贯加官晋爵,被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
引火烧身 金国南下
北宋末年,除与西夏对峙外,还与辽朝、金朝对峙。童贯出使辽朝时,有燕人马植进宋金联合灭辽之策,结果双方缔结了“海上之盟”。当时已有有识之士指出,平燕之议成立之时,便是边衅开启之日。宋徽宗听不进这种意见,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节度宣抚使,蔡京子蔡攸为副,率兵15万北伐。由于指挥不当,遇到了辽军的顽强抵抗,无功而还。
童贯连吃两次败仗,外不能实现由宋攻下燕京的宋金协议,内无法向宋朝君臣交代,乃密遣使到金营,请金兵合攻燕京。金兵一举攻下燕京,在城内大掠,最后留下一座空城给宋,责以100万贯的赎城费。童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肆吹嘘这次“不世之功”,自欺欺人地耀武扬威,“凯旋还师”。昏聩的宋徽宗竟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辽的威胁解除了,但金的威胁更加严重。金朝看透了北宋的虚弱,在灭辽之后,便挥戈南下,对付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1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一路取燕京,一路取太原。金军派使者持书来到宋营,童贯殷勤招待,说:“这么大的事,何不早些告我?”使者劝童贯迅速割让辽东、河北之地,金即退兵。童贯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已做好了遁归开封的打算。
太原守将张孝纯讥诮地说:“金人背盟,王爷您应当召集天下兵马全力抵挡,今弃之而去,是弃河东交于敌国啊!河东入敌手,河北怎么办呢?”童贯闻言大怒,斥责说:“我受命宣抚而来,并非守土之将。你一定要留住我,那还要你们这些将帅干什么?”张孝纯拊掌叹息说:“平时看你童太师是何等威风啊,大敌当前,却畏首畏尾,抱头鼠窜,你还有什么脸再去见天子呢!”童贯最后还是置国家危亡于不顾,逃回了开封。
面临金兵的强大攻势,昏庸误国的宋徽宗被迫传位给太子。宋钦宗即位,下诏亲征。金兵顺利渡过黄河,进围北宋都城。宋徽宗闻讯,连夜带着蔡京父子和几名内侍出津门东逃,一口气逃到了泗州。童贯不敢接受钦宗给他东京留守的任命,带着他的私兵“胜捷军”,打着护驾的旗号,跟随徽宗一道逃跑了。过黄河浮桥时,人多桥窄,拥挤不堪。童贯怕延误时日,金兵追及,竟指挥他的“胜捷军”向桥上徽宗的卫士引强弩射去,100余名卫士中箭落入黄河,一路哭声不断。
童贯的卑劣行径立即激起满朝文武的愤怒,朝野上下,一片咒骂之声。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连连上书,声讨蔡京、童贯等“六贼”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为了平息舆论,钦宗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谪居池州(今安徽贵池)。接着又贬他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流放到英州吉阳军(今广东英德)。但这些都平息不了民愤。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宋钦宗终于下决心除掉童贯。他下诏历数童贯之十大罪状,命监察御史张征火速追踪,就地正法。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张征为稳妥起见,派一小吏先行。
追至南雄(今属广东),赶上了童贯。小吏对童贯说:“圣旨将到,赐您茶药,召您回京,任河北宣抚使。我先行向您祝贺,明天中使便到。”童贯半信半疑。小吏说:“今朝中将帅皆晚进之辈,不可委以重任,圣上以为只有您德高望重,能主边事。”童贯得意起来,说:“朝廷还是少不得我。”次日张征驰至,童贯出迎。张征令童贯跪下接旨,童贯一听,如雷轰顶,魂飞魄散。刀斧手一拥而上,手起刀落,割下童贯首级。
童贯死后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把开封160多年积累的财物几乎席卷一空,北宋亡国。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12301-4)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