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 身陷绝境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1月26日,经方城县独树镇恶战,主力部队遭到重创,27日拂晓进入伏牛山东麓。12月4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卢氏县叫河(今属栾川县)一带。
根据手枪团侦察报告,在豫陕交界的五里川、朱阳关一带,布满了国民党重兵。原来,蒋介石在3天前就调兵入卢,精心设防,堵死了红军入陕之路。
前有敌六十师在朱阳关、五里川构筑工事,重兵堵截;后有“追剿队”5个旅的兵力咬紧追击;左右还有敌四十军、四十四师和九十五师进逼夹击,红二十五军已经进入敌军布下的“铁桶阵”,情况万分危急!
身处逆境,军长程子华临危不乱,仔细分析:硬打硬拼,突出重围,胜算极小。即便勉强冲出去,部队损失惨重,前景不妙。卢氏山重水复、地形复杂,只要多方寻找小路,还有可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偶遇货郎 绝地逢生
对红二十五军来说,卢氏真是一块“福地”。

“陈廷贤为红二十五军讲突围路线”的雕塑
据程子华、刘华清回忆录记载:“我军又处于前堵后追的险境。正当我们绞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叫陈廷献(注:实为“贤”)的货郎小贩。据他说,还有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入陕小道。他还告诉我们,卢氏城里没有敌人的正规部队,可以从城南与洛河之间的隘路插过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里路脚不干’的深山峡谷,隐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