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中的中国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4 9:15: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世纪初的中原,新事物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这西洋镜算是叫开封人开了眼界。陈雨门先生在整理《开封相国寺竹枝词》中的《西洋镜》中如此描述:“非看苏杭山水秀,不因故都观京都。引人注目有奇趣,只是几张避火图。”陈雨门先生注释,“避火图”即春宫画。马灵泉《相国寺》一书记载中山市场“洋片”情况时说:“片中多战争情况,各地风景及珍异禽兽,亦有男女裸体画片……”在李博一的拉洋片叫响大相国寺的时候,另一个人别出心裁,在洋片内容上大加改造,着力突出中国传统元素。虽说通俗、低俗的图片似乎更加招揽顾客,但他还是坚持把中国戏曲故事融入西洋镜中,从而开创新的基业,吸引了诸多粉丝。他就是冀成礼。
这冀成礼是地道的开封人,家住曹门里东二道街一号,曾经念过三年私塾,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最初,冀成礼在江湖上是耍百戏的,因生存艰辛,难以为继,于是就改行拉洋片。1927年,28岁的冀成礼开始入驻大相国寺成为诸多艺人中的一分子,凭借手艺讨碗饭吃。
他曾到过湖北汉口与河南各县行艺,经过江湖走访,他发现最能吸引人的还是中国传统戏曲故事,于是就把整本的《白蛇传》分为7张洋片,计有:《青蛇白蛇许仙游湖》《白蛇送许仙银子》《二公差拉许仙到大堂上》《开宝和堂熟药铺》《白蛇喝雄黄酒现原形》《白蛇盗灵芝》《水淹金山寺》。他的洋片箱可供6个人观看。
说起他的洋片箱,可比李博一的复杂多了。木匣共三层,中间有轮盘,可以拉转。可以满足6人同时观看。他表演的每一段都配有道具,比如断桥这一部分,就会出现桥的模型和西湖的游船。每一天,冀成礼都要重复多遍这固定的台词,有时也会即兴发挥,但是基本的故事情节不会大动。每次开场他会这样唱:“众位明公高台落座,望楼上看,飘飘摇摇来了两艘船,上头坐着青蛇、白蛇和许仙,他二人眉来眼去成了姻缘……”故事讲到许仙在杭州开一个熟药铺,字号宝和堂,来了一个老和尚前来化缘,手拿着木鱼,敲得梆梆响,冀成礼便拿出梆子玩命敲击,配合情节导入故事。五月端午,白蛇喝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一见大长虫,吓死了。白蛇醒过酒来,看见丈夫骇死,就到昆仑山盗灵芝草,激战白鹤童子。为寻许仙,跑到东海搬救兵。“搬来鱼兵虾将,个个带上水,水淹金山。无浪翻花,好大的水,好大的山,山也涨,水也涨(这个时候他会放出水来)。想淹金山难上难。大和尚来敲磬(他拿出磬来敲),小和尚来撞钟(现场传出撞钟声),只搬来虾米精、蛤蟆精、螃蟹精、王八精,请来天兵天将,天兵天将杨戬二郎,这才撒下掌手雷(他模拟雷声),骇跑了那些妖精。头门一上,二门一关,整本大套《白蛇传》,您算看完,随便给钱。”照例是每人铜板5枚,因是同时可以多人观看,每日收入约合今1.2元,除去地租0.1元,他和老板每人平均收入为0.6元。
如果按现代的语言表述,这冀成礼算是在拉洋片行当中加入了3D或4D技术了,简单的画片被他讲述得绘声绘色,不但情节引人入胜,而且现场感十足,时不时发点大水、弄点雷声,坚持传统艺术融入新鲜事物,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经营有方、创新思维了吧。
(作者:刘海永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