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明〕罗贯中《徐庶走马荐诸葛》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被后世兵法韬略附为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 ———程昱用计诳徐庶。
故事情节是:刘备在新野孤穷落拓,兵少将寡,极其困难之时,诸葛亮、庞统的好友徐庶投奔刘备,被任为军师。徐庶大展其才,数月内,巧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得樊城,使刘备军心士气大振,极大地挫败了曹操的气焰。曹操大为吃惊,寻问出谋划策相助刘备的高人是谁,谋士程昱指明其军师为颍川徐庶。曹操说:“徐庶之才,比君何如?”程昱曰:“十倍于昱。”曹操长叹一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程昱笑道:“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曹操说:“安得彼来归?”程昱献计:“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只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曹操依计行事,但徐母是位忠奸分明,深明大义之人,搬至许昌后至死不写让儿子归曹的书信,反而砚击、痛骂曹操“托命汉相,实为汉贼”。无奈程昱日日善待徐母,计得徐母的笔迹后模仿其字体,以徐母之名诈书一封,派心腹去新野见徐庶。
果然,徐庶见信思母,焦急万分,“忠孝不能两全”,便决定立即辞别刘备,到曹营陪伴母亲。当时,刘备竟然同意放徐庶归降曹操,后来再三表白:“杀其母,留其子,此不忠不孝之事吾终不为也”,并亲自送出树林。徐庶感念知遇之恩,临别之际,对刘备做了两件事以答谢刘备的情义:一是立下誓愿,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的由来。二是“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了一位智谋奇士,即俗话称“卧龙与凤雏,得其一者,可安天下”的卧龙——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并建议刘备亲往隆中请之,后来由于诸葛亮的出山,才有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通过此事的描写,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进一步得到美化:懂仁义,有善心,具备博大的政治家胸怀。程昱用“无中生有”将徐庶诳骗至许都后,徐庶才知道事情真相,其母亲悲愤而自缢,成为传颂千古的坚守气节,不苟且偷生的贤德母亲形象。而徐庶也因母亲的死更加痛恨曹操,从此不设一谋、不发一言。后在赤壁之战中,配合庞统请命到关中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而不知去向。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此精彩的感人故事却是罗贯中“无中生有”的,历史完全不是如此。
徐庶,字元直,单名福,颍川(今许昌长葛)人。据《三国志》〔裴注〕《魏略》记载:徐庶少时是任侠击剑的狂放少年,率真任性,刚毅执着,曾被官吏捉住游行而不发一言,后弃武从文,疏巾单衣,折节学问。一向狂放的徐庶根本不理会别人拿他当贼的眼光,卑躬早起,刻苦读书,很快即义理精熟,具备高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造诣,且抱负、志向、见识之远大,非常人可比。他与诸葛亮、庞统为好友,跟随刘备后,立刻得到重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时,刘琮军前投降,刘备措手不及,由樊城南逃走,曹兵穷追不舍。半路上,徐母为曹兵捉获,于是徐庶就向刘备告辞:“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他是在刘备最狼狈的时候,为了“孝道”而自愿辞刘归曹的。“走马荐诸葛”则是罗贯中为情节而虚设的,其时诸葛亮早已出山了。徐庶的志向是与人共图王霸之业,自从归了曹操后,一直留在魏国,孝敬母亲,施展才干,认真务实地做了诸多工作。在曹丕当政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负责弹劾百官和全国刑狱,颇有职权。
《资治通鉴》记述,诸葛亮曾以当时已经在曹魏出仕的徐庶作为道德高尚的楷模,约束臣下向其学习,足见徐庶在诸葛亮心中地位之高:“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对徐庶这些真实情况只字不提,竟让这位徐庶在赤壁大战前夕,听从凤雏之计,主动讨令,与大将臧霸一起,脱离了战场西去长安,从此,永远消失了。
实际上,徐庶到许都归附曹操后,奉养老母亲并为其送终于颍阴县(今许昌魏都区)城西七里店。徐母与徐庶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徐母以贤德闻名,徐庶以才孝著称。据《许昌县志》载:“县西七里店,相传汉徐庶奉母于此”。当时人们敬仰徐母的贤德和徐庶的孝顺,在七里店村南建有“徐庶奉母堂”以示纪念。奉母堂青砖绿瓦、红柱画梁。庙堂内雕有徐庶拜母组像,堂墙四周描有徐庶孝奉徐母、曹操计劝徐母、徐庶荐诸葛等故事壁画。庙堂门前有一石碑,上刻颂扬徐氏母子二人之事迹。如今这些遗址皆已不存。徐母寿终后,徐庶将其葬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数年后病卒。有记录其事的石碑现保存于彭城。
现许昌城南15公里的蒋李集镇黄杨村南歇马店徐母之墓保存完好。墓家原高8米,占地3亩,墓前石碑楷书“汉大贤徐母墓”,是干隆二十一年镌立。1956年秋,墓门曾被打开,墓室为圆形拱顶,汉砖筑砌。有3米多高,南北有可容一人进出的两门。“文革”中该墓被毁,墓碑今存刘庄学校。如今,每到清明时节,还不断有人来碑前凭吊以示敬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