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煮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0 8:51:3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郭德纲相声里有一个段子,说某人在江湖上得一外号,简称“冷面杀手”,全称则是“朝鲜冷面杀手”。言外之意,这厮是个吃货,最爱吃冷面,只要看见朝鲜冷面,无论多少,统统拿下。
今天呢,我们要讲一个宋朝“冷面杀手”的故事。
首先必须说明,之所以被我们称为“冷面杀手”,可不是因为他爱吃冷面,而是因为他擅长做冷面。
他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蔡京。
众所周知,蔡京是北宋最有名的奸臣,他残害忠良,迫害百姓,帮宋徽宗干了很多坏事。既然是奸臣,一般都有点儿小聪明,否则不可能得到皇帝的欢心,也不可能得到同僚的拥戴,进而也就没有机会去当奸臣了。像蔡京,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奸臣。
话说蔡京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扬州当过官。在扬州任上,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既谄媚上级,又拉拢下级,扬州官场被他搞得一团“和气”,每个“干部”都佩服他,“缙绅一辞,皆谓之有手段”(蔡公式《铁围山丛谈》卷六,下同)。所有人都夸他办事干练,工作能力突出。
有一年酷暑,蔡京在自己家组了一个局,请同僚们吃饭。他组的这个局有一名堂,叫“凉饼会”。宋朝人说的“凉饼”就是唐朝人说的“冷淘”,放到今天其实就是冷面,所谓“凉饼会”,实即“冷面局”也。
那天蔡京只请了8个人,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大小官员听说蔡京请客,都想借此机会亲近他,于是乌泱乌泱都来了,到场的客人竟然一下子从8位变成了40位!
宋朝人做冷面,没有机器,那可是纯手工。为了让面条筋道,蔡京至少得提前半天把面和上,饧到十分透,揉到十分光,然后才能抻成又细又圆的面条。抻好就得煮,煮好就得过水,过完水就得拌卤,拌完卤就得端给客人吃,不然面会坨住,难吃又难看。蔡京预计请8个人,自然只准备8个人的面条,现在呼啦一下子来了几十位,他该怎么应对呢?有的客人开始犯嘀咕:“蔡四素号有手段,今率迫留客,且若是他食,辄咄嗟为尚可,如凉饼者,奈何便办耶?”人人都说蔡老四(蔡京行四)有办法,可是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他怎么来得及做出那么多冷面呢?咱们就等着看他笑话吧!
事实证明,蔡京确实有办法——不到半个钟头,他就做出了40碗冷面,每个客人一碗,吃起来还挺鲜、挺筋道,一看就是现做的,大伙边挑起面条呼噜呼噜往嘴里扒,边对蔡京的手艺赞不绝口。
蔡京是怎么做到的呢?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不过我能猜出大概。据我猜测,由于蔡京老是请客,老是请人吃冷面,所以他家一定常备着一大批揉匀的面团。他将面团揉光,用细纱裹紧,用油布包严,往冷水里一放,隔天拿出来揉一揉,能存放七八天不变质,而且放的时间越长,面团就越筋道。哪天不速之客登门,蔡京不慌不忙,取出几个面团,在面案上“啪啪啪”地拽开,“簌簌簌”地抻细,下锅煮熟,过水拔凉,浇上卤汁,铺上菜码,火速上桌,客人们即可大快朵颐……我觉得,这应该就是蔡京做冷面的秘诀,同时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称他为“冷面杀手”的原因所在。
另外我觉得,蔡京之所以擅长做冷面,除了因为他聪明,还因为他有幸生活在宋朝。宋朝是面条文化非常发达的朝代,发达到什么地步呢?举凡我们现代人吃过的面条,在宋朝差不多都能见到。
宋朝人生下儿子,照规矩要请亲戚朋友吃一顿宴席,宴席上的主食是汤饼。汤饼是啥?就是面条啊!比苏东坡稍晚的宋朝文人马永卿在给唐诗做注的时候写道:“汤饼,今世所谓长命面也。”咱们现代人过生日吃长寿面,宋朝人过生日吃长命面,叫法略有不同,风俗完全一样。
现在拉面和烩面非常流行,其实这两种面条在宋朝已经大行其道。拉面在宋朝叫“索粉”(南宋人有时也将粉条称为索粉),烩面在宋朝叫“水滑面”。宋朝人还精益求精,发明出用模具加工的花式面条,例如用特制的刀具将擀出的面片切成梅花形、莲花形、蝴蝶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强)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