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著名教育家、书画艺术家郭风惠:因材施教 学养深厚
著名教育家、书画艺术家郭风惠:因材施教 学养深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16 9:25: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是书画的沃土,曾在开封谋事的郭风惠是我国教育史、书画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郭风惠早年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后人称郭风惠为一代书法宗师。郭风惠在传播颜体书法教学方面首开电视教育先河,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书法家”“书法入画最为成功者”。

        1898年,郭风惠生于河北河间,他的父亲郭连域为清朝拔贡,思想求新。郭家藏书极其丰富,秉承家学,郭风惠6岁开始习读藏书,10岁时便能背诵《诗经》《楚辞》,而且达到了能写、会画的地步,13岁时他自己读医书,能依照书里的内容为病人看病,可谓“神童”。

        17岁时,郭风惠进入北洋大学读法学,陆续在《大公》《益世》等多种报刊上发表诗文,他的作品引起当时的著名教育家、学者李芹香和严范孙两位先生关注。李、严两位先生常与他谈诗,小小年纪的郭风惠已有较大名声。

        投身教育 育民强国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家积贫积弱,国民素质较为低下。当时,学者们一致认为,国家要强盛,必须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入手。1919年,在五四运动狂飙中,郭风惠开始从事教育事业。郭风惠转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学和英语专业,课余担任了刚刚成立的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及北京汇文中学等学校教员,教授文学、英语、美术等课程。针对当时不关心民族前途的教育现状,郭风惠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崇拜古人和洋人。他喊出了“道学从来不能诗”的警世之言,对教育界和诗界震动很大。此间,他与北京四中首任校长、教育家王道元,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首任校长、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及齐白石、秦仲文等交往密切,成为好友。

        1926年,郭风惠暂搁教鞭,协助宋哲元“参戎幕,掌绥远教育”,先后任绥远、察哈尔教育厅厅长,成为教育界最年轻的高层领导者。

        1929年秋,郭风惠以北方教育考察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赴日本考察教育。日本浓厚的军国主义教育让郭风惠非常反感,也让他为多难的祖国忧虑。回国后,他辞去一切官职,回到家乡河北河间,亲任省立河间三中校长,致力基础教育,实施教育救国的夙愿。郭风惠聘任中共华北地下抗日统一战线领导人杨秀峰为历史教员。

        河间三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现称河间一中)。河间一中在筹备百年校庆时,发现了上海图书馆珍藏的郭风惠所著《河北省省立河间三中一览》一书。此书记载,现世界著名科学家牛满江等许多重要人物均为当时该校学生。

        亲临战场 抗击日寇

        1935年,驻北平日军挑衅频繁,华北局势紧张。郭风惠应宋哲元邀请,再度出山,协助宋处理军政要务。他与好友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力主对日寇进行坚决抗击。1937年7月28日,郭风惠与赵登禹、佟麟阁并肩在卢沟桥与日寇血战。赵、佟二将军壮烈牺牲后,郭风惠代李宗仁撰写了悼词。郭风惠是我国第一位直接与日寇进行战斗的教育家,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节操和战斗精神,堪为万世师表。

        北平失陷后,郭风惠遭到日军通缉。他不顾家人安危,坚持抗日。从黄河到长江,从函谷关到岭南,直到上海、香江,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他的足迹。1938年后,张自忠三请郭风惠,想得其协助。1940年5月,张自忠在鄂北南瓜店壮烈殉国。郭风惠以泪调墨,向张将军献上了挽联。

        之后,郭风惠不畏艰险,毅然返回北平。北平生活虽极为困难,但他仍以教书育人、写诗作画为乐。郭风惠是卢沟桥保卫战的亲历者,也是最早用这一历史进行爱国教育的教育家。他整理、撰写了《诗话》《诗文集》《书法论》《宋哲元将军史略》《张、赵、佟将军史略》《河北渔业志》等多部专著。

        研究书法 因材施教

        新中国成立后,郭风惠是著名文学社团禾弟园诗社、庚寅词社的重要诗人。夏仁虎曾有“晚见始知尊北学,残年自愧不中书”之句赞郭风惠。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保卫和平委员会向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赠《屈原像》,郭风惠为此像题字。1956年,郭风惠与陈云诰、张伯驹、郑诵先等创立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该社的成立对古老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964年,郭风惠在中央电视台与郑诵先等联袂作书法讲座,主讲《谈谈字的结构》《颜字的特点和它的书写方法》。这一讲座是最早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尝试,首开中国电视书法教学先河,无论对书法艺术,还是对教育本身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郭风惠的讲稿成为这一讲座的历史资料,尤为珍贵。

       郭风惠曾写过一幅“德唯取友,善在尊师”的书法作品,这是他的为人信条,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伟大的人格和深厚的学养,因材施教,不囿于一家一体;他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郭风惠晚年病痛缠身,视力出现严重问题,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在动乱年代被损毁。1973年,郭风惠逝世,享年75岁。
(作者:张苗苗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