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丽景门
帝都城门,历史大幕;开合之间,胜败无数——云龙门下,魏主曹髦血染龙袍,曹家班谢幕;应天门上,武则天登基执政,女皇帝登台。城门里多少故事?城楼上几多风云?正所谓“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长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让我们唱着古老的童谣,打开历史城门,说说其中的故事。
一、丽景门在历史上和当代都很有名
丽景门在历史上和当代都很有名,原因有四:
第一,这个城门是“行政门”,隋唐时期,丽景门内是朝廷诸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府(左、右卫率府,左、右御卫府等)、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威武卫等)、台(司隶台、御史台等)、寺(太府寺、光禄寺等)的行政办公区,大衙门一个挨着一个,在丽景门下走动的大多是“国家公务员”。
第二,这个城门是“祭祀门”,隋唐时期丽景门内右侧有太社,是皇帝率领百官、百姓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明清时期丽景门内北侧有城隍庙,里面敬的是司法之神城隍爷,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洛阳人都要搞“城隍出巡”,抬出城隍爷塑像,在丽景门前晃一晃,在主要街道上逛一逛,让人瞻仰。
第三,丽景门一度为“例竟门”,在武则天统治的武周时期,丽景门内设有监狱,由酷吏来俊臣掌管,专门搜罗“国家公务员”的犯罪证据,罗织罪名后处死,凡从丽景门入狱者,照例吹灯拔蜡,“例竟”就是“照例完蛋”的意思。
第四,丽景门曾是“别字门”,2002年丽景门城楼仿造工程启动,2004年建成后在城门的匾额上书写“丽京门”,改“景”为“京”,铸成字误。后来在专家、市民以及新闻媒体的督促下,纠正了错误,市政府下文改“丽京门”为“丽景门”,于2009年3月9日摘下错误匾额,换上了“丽景门”匾额。
二、隋朝初期和唐朝初期,丽景门呈现和谐景象
丽景门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靠南边的是丽景门,靠北边的是宣辉门。这就是说,丽景门是隋唐洛阳皇城的西大门之一,其位置不在今日丽景门所处之西关,而在西工体育场附近,靠近洛河。
隋初和唐初,丽景门呈现和谐景象,天子为臣民祈福而设立的太社,就设置在这里。《礼记·三正记》曰:“王者二社,为天下立礼曰太社,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社。太社为天下报功,王社为京师报功……”这个“社”字,右边是“土”,代表土,左边加“礻”,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在古代,凡拥有土地者皆可立社祭祀土地神,天子立的称“太社”,诸侯立的称“国社”,村民立的为“村社”。
在丽景门内立太社,说明丽景门位置的重要,同时说明丽景门临近郊外,“社”须接近郊区,距离土地更近,丽景门地处皇城西南角,门外便是田地,在此立社很合适。
从隋炀帝到唐高宗,丽景门一直平安无事。但到了武皇统治的武周时期,丽景门上空阴云密布,丽景门下囚车连连,一些朝廷重臣和地方官员被罗织罪名后,披枷带锁走向丽景门。每当囚犯被押解至此,解差都要意味深长地告诉囚犯:“看看吧,丽景门到了!”从此,这些人再也未能活着走出丽景门。
丽景门为什么和监狱、酷刑联系起来了呢?这还得从武则天的酷吏制度说起。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