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负图寺的传说
负图寺的传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0 11:16:1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洛阳市东北约25公里的孟津县老城乡雷河村,有座“负图地”,据记载初建于东晋修帝和四年(公元348年)。目前,寺院内尚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的单檐歇山式大殿和“龙马负图处”碑等。寺院修复工程正在进行,1993年花会前,大殿将整体提高,以增雄姿;山门、钟鼓楼也将建成。负图寺和洛宁县长水乡的“洛出书处”碑(参见后文《洛河出书》),共同记载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传说故事。

  “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标志。相传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等经典古籍,都是从 “河图洛书”演化而成。孔子等东周学者认为它是天赐的祥瑞。据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二进位换算,键盘设计、电路网络的道理,也源于“洛书”。实际上,“河图洛书”约是五六千年前发现的一批早期龟甲文字组成的典籍。上古时候,黄河南岸如今孟津县老城乡这一带,方圆七里内曲里拐弯流着雷河、孟河、位河、陈河、西里河、东里河、郑河、图河八条河。河网交错,水草丰盛,岸旁树木茂盛,土地肥沃。这确实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可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会耕田种地,全靠吃树上的野果和一些肥胖的草根过日子。到了冬季和春季,缺少这些大自然赐予的食物时,只有勒紧肚皮,诅咒着“这鬼地方”熬日月了。后来,能干的伏羲来到了这地方,教人们结起网兜,捕捉小的野兽,打捞河里的鱼虾;教人们把一时吃不完的野兽养起来慢慢受用,调剂余缺;教人们制造农具,开田种粮。人们四季有食,就不再诅咒“这鬼地方!”安安稳过起了生活。伏羲在教人们学本领时,常要吃力地比比划划打半天手势,因为很多事情指代不明,说不清楚。他为此很是烦恼。

  大概是天帝感谢伏羲安顿住了下界的这些臣民,或是黄河里的神灵感谢人们不再随口咒骂它吧,总之,他们给予了伏羲以神奇的奖赏,或者是对进步事业的帮助吧!一天,伏羲巡行刚刚来到黄河岸边,只见黄河中波涛汹涌,浪子中钻出一只神兽:头似龙,有角有须;身像马,有鞍有蹄。它身上的毛十分奇特,雪花一样,密密实实,又构成种种图案。这神兽凌波踏水如履平地,游进图河,上到岸上,来到伏羲面前,摇头摆尾,温顺地叫着,还用身颈上柔软的鬃毛去擦伏羲的手臂。伏羲十分惊奇,就把这神兽拴起来,选了两块离水稍远的离地圈养起来。伏羲是极爱动脑筋的人,他根据神兽的模样将它起了名字叫“龙马”。一有空,就将龙马牵到人们祭天地的高台上细细端详,认真琢磨。顺河风微微掀动着龙马身上的鬃毛,经过八八六十四天,他终于根据龙马身上的毛纹悟画出了八卦,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八种符号包括了天地中主要的东西,交错组合运用,就如语言文字般能指代万物、表情达意了。伏羲研制出八卦,从此教授人们技术,指导人们生产就方便多了,人们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滋味了。由于河洛一带的人们先从伏羲那里学会八卦,脑瓜儿开窍早,所以古时河洛这一带的文化就特先进,让其它地方的人世世代代地羡慕,直至现在,还有人漂洋过海地来这一带儿寻“根”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广施恩德的伏羲和那献图的神兽,就在图河岸边修起了这负图寺,从奉起伏羲和龙马,并把当年伏羲拴龙马画八卦的高台叫八卦台,把附近的村子叫作卦沟村、马庄(桩),把圈养过龙马的两个地方叫成前圈和后圈。后来人们图雅气,把前圈和后圈改称作雷河村和位河村。

  这里是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是中国易学的发源地。蒋介石曾来此参谒,“介石”之名就取自《易经》之“豫卦”……

  龙马负图寺在洛阳城东北25公里处的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这里北临黄河,南依邙山。上古时候,在这方圆七八里内,从邙山岭的沟沟壑壑里淌下八条小河,汇入滔滔黄河。河网交错,土地肥沃,草木丰盛,很适合原始人类生活。伏羲带领部落来到这里,慢慢琢磨出编制网兜捕捉小动物、打捞鱼虾的方法,学会了制造农具,开荒种粮。那时,没有文字,只能结绳以记事。

(作者:孟津县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乾隆横扫鹞店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