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2 9:27: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很多人心里,北方春节不落雪,好像就少了些许“年味儿”。1月30日,开封的一场飞雪,犹如给即将到来的春节“热身”,似乎让“小年”也更有了节的气氛。

        “二十三,祭灶官。”昨天,就是被称为“小年”的“祭灶”,在民间习俗中,从当天开始进入过年的“节奏”。

        甜蜜的灶糖 甜蜜的回忆

        祭灶这天吃灶糖,是流传千年的习俗。随着“小年”的到来,街头卖灶糖的摊位多了起来。

        记者这两天在街头看到,一些小超市门前和馒头摊位旁,都竖着 “酥麻糖”的牌子。上个周末,不少踏雪采购年货的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拎着成袋的灶糖。

        “老开封”段培逢祭灶必买灶糖,但对他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种习惯,灶糖在他心目中也绝不仅仅是一种食品,甜蜜的灶糖中,包含着他对过往岁月甜蜜的回忆。

        “我小时候,吃灶糖可是个大事。为啥?那时候平常没啥好吃的,赶上祭灶,大人给买灶糖,哎呦,那可是解馋。”忆及当年,段培不禁感慨万千。他至今都记得,当年每逢祭灶这天,父亲下班一进家门,他和哥哥、姐姐就会“扑”上去,因为都知道父亲的提兜里装有灶糖。“最后的结果是,我肯定比俺哥、俺姐多得一份儿,因为我是爹妈偏爱的‘老疙瘩’。”说起这些,早已做了外公的段培还禁不住哈哈大笑。“所以,到现在每逢祭灶我都买灶糖,给自己买,也给孩子们买。要问为啥,说不清心里那种感觉。”

        香甜的灶糖 幸福的含义

        对祭灶和灶糖,孙润田不仅和段培一样有着甜蜜的回忆,作为开封市民俗专家,他更有认真的研究与深刻的认识。

        “《东京梦华录》记载,祭灶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到了明清以后,改为腊月二十三,延续至今。这天晚上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善恶的日子,所以大家都燃香祈祷,祈求灶王爷上天汇报时多说好话,又唯恐灶王爷到时说漏嘴,所以用灶糖抹灶王爷之口,既为了封其嘴,又含有抹蜜之意。不过,这不能算对灶王爷的贿赂,而是通过对来年家庭和睦、事业兴旺的企盼,来表达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孙润田笑着说。

        祭灶习俗兴盛于北宋,而开封又是北宋的都城,因此,这个节日对开封而言,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孙润田认为,无论是从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还是从发展文化旅游来讲,开封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历史给予我们的这些可贵资源、做足文章。

        快乐迎新春

        “还是家乡年味儿浓。”张妙菡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开封女孩,在上海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她说,每年临近春节,思乡之情都会萦绕在她的心头。回到家乡开封,大街上、超市、家中到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马路边上、公园附近异常热闹,卖春联、芝麻糖、鞭炮、糖果的一家挨着一家。超市里,人们办年货,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景象。“腊月二十三又称为祭灶节,能吃上祭灶糖,陪妈妈到超市买年货,这是一种过年的幸福。”张妙菡告诉记者。

        为迎接春节的到来,开封市民刘宗灵和几个朋友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们买了水饺、窗花和其他新春礼物去看望孤寡老人,一起陪老人贴窗花、吃水饺,场面尤为温馨。

        贴福字、悬挂吉祥物……一到老人家里,刘宗灵和朋友就忙活起来,让平时冷清的老人家里热闹起来。“过年的时候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饺子‘笑’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老人向刘宗灵他们讲述过年的老规矩。大家拉家常,谈论着和春节有关的趣事。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开封人。虽然我现在正在创业、收入不高,但是我觉得一位有作为的创业青年,必须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大,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更好地回报父老乡亲。”刘宗灵笑着说。

(作者:沈泓琳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