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圈养”保护的石象
鹞店古寨大门
平乐镇位于孟津县东南部,距洛阳市区10公里,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为迎西域入贡的飞廉、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一直享有盛名,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素有“金平乐”“小洛阳”等美称。
“金平乐”与“小洛阳”
平乐镇的名气很大,镇名缘于平乐村,该村位于洛阳东北邙岭南麓,是平乐镇政府所在地。
今年75岁的郭松涛老人是平乐村人,他编著了《东都明珠金平乐》一书,对平乐村和平乐镇的历史着墨甚多。
平乐村西靠洛常路,南为象庄,北为三十里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东临汉魏洛阳城,西南接瀍河回族区;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平金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土地肥沃,富庶繁华,历来为洛东一大名镇。
东汉时期,都城洛阳西门外有平乐观,雄伟壮丽,是皇帝检阅三军、观赏百戏、展示国威的地方。该村因地处平乐观遗址,遂称“平乐”,亦名“汉园”,号称“东都重篱”“大汉屏障”。
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汉明帝为迎接西域进贡的“飞廉并铜马”而筑平乐观,观下建平乐馆,作为帝王将相看散乐百戏、设宴的场馆。北魏扩建洛阳都城,建平乐里,平乐村沿袭平乐观、平乐里之名。
洛阳市文史学者徐金星先生为《东都明珠金平乐》一书作序,序文称:“平乐镇平乐村、新庄村、刘坡村等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平乐村北有东汉皇陵。1957年修建中州渠时,在平乐镇内邙山南坡发现了齐侯宝盂。它高43.5厘米,口径70.3厘米,重75公斤,现藏洛阳博物馆。平乐村既植根于这样一片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沃土,又赖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平乐人传承、创新、发展,那么,它被世人誉为‘小洛阳’‘金平乐’,被评为‘全国十佳美丽乡村’‘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等,就是顺理成章,具有‘必然性’的事了。”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