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真情实景 宋代山水画的现实气息
真情实景 宋代山水画的现实气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3 16:08: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并迎来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这是一个大师频出的时代,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郭熙、王诜、许道宁、燕文贵、王希孟、赵伯驹、李唐、马远、夏圭……他们的作品都来自真实的自然山水,来自深入的观察与艰苦的写生。正因为他们以自然为师,如实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宋代山水画家以现实生活为根基,长期沉浸在他们喜爱的自然环境中,坚持观察与写生。荆浩隐居于太行山洪谷“太行山……因惊奇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万本方如其真”;范宽“居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创作态度严谨、勤奋,一丝不苟,功力精湛。描绘的对象不同,绘画技法会随之改变,甚至一幅作品中,因物象不同,笔墨技法也变化万端。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近树用双勾法,远树用点簇法,飞瀑用留白法,奔湍用勾线法,山石的皴染,直岩用直点法,横岩用横岩法,斜岩用斜点法。不同的物象,分别运用了不同的笔法,以配合不同的物理、物性,不变的只有“浑厚雄强”的内在精神。

        深入观察自然景象的形态变化,精心营造画面氛围。这一时期的画家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对山如何、水如何、近看如何、远看如何和春夏秋冬如何、阴晴寒暑如何、东南之山如何、西北之山如何等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要求画家精细准确地去观察、把握和描绘。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最为写实的时期,但这种写实不同于西方的风景写生,它是感觉上的真实,在自然中并没有真实存在的具体对应物,它不固定在一个视角,不特别强调光线明暗及其来源,也不太在意色彩阴影如何变化,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扑面而来的自然真实气息和浓烈的人的情感,充溢的内心情感完全倾泻于画面之上,艺术家从不故意炫耀技巧,而只是把它作为表达艺术家胸中之境的一种必要手段,他们用笔程式少,变化多,很朴实,有时还显得有些拙笨,完全是为了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笔墨服从于画面,服从于形象,笔墨的皴法是为形象塑造服务的,其变化完全是为造型服务。画面意境是第一位,笔墨技巧居于次要地位。宋代山水画家讲究笔墨,笔墨效果很精妙,但它是含起来、隐起来的,不会为了笔墨漂亮去损害画面形象的整体意味,笔墨没有脱离开形象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一切用笔用墨都是为了画家苦心孤诣营造出的情境与精神氛围。
(作者:陈建军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