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攒钱买螃蟹,且吃且珍惜
今日秋分,天凉蟹肉肥。洛阳市面上的大闸蟹论只卖,价钱跟螃蟹一样“横行霸道”。
吃货们熬了一年等到这时候,再贵也要买些解解馋。偏偏螃蟹看着个儿大,蟹肉就那么一点儿,吃一盆还是觉得饿。
写《闲情偶寄》的李渔,觉得啥都没有螃蟹好吃:瞧那蟹肉,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黄似金,俺老李一顿能吃二三十只呢!
这种吃法令他压力很大,不得不早作打算,从夏天就开始攒钱,专门存着用来买螃蟹。
现代工薪族虽不至于为吃蟹而攒钱,但若请人吃螃蟹,还是会掂量一番的:客人精于吃蟹还罢,总算钱没白花,要是对方不会吃,草草吃两口就丢掉,那不是糟蹋美味、糟蹋银子吗?
所以,遇到有人请你吃大闸蟹,且吃且珍惜吧。
有钱人不用为此担忧,譬如隋炀帝,全天下都是他的,他吃起螃蟹来也是任性妄为。
隋炀帝一手营造了隋都洛阳城,开凿了大运河,然后率领皇家大部队,从洛阳坐着龙舟去南方吃螃蟹了。
其实,皇帝要在京都洛阳吃蟹也很容易,自有人帮他发“特快专递”,可那怎及现捞现吃新鲜?隋炀帝吃蟹吃得相当讲究,据说他酷爱“镂金龙凤蟹”——只听名字,就觉得十分好吃。
▲▲ 把酒吃独食,吃蟹用工具
史载,早在周代,古人就把螃蟹当好东西了,西周人祭祀把蟹胥当祭品,蟹胥就是螃蟹酱。
西周之后是东周,洛阳是东周都城,想来皇室贵族是有能力搞到螃蟹酱的。有关平民吃蟹的记载不多,史书中的吃蟹好手,多是有钱有闲的文人骚客。
晋代,有个名叫毕卓的官员,好喝酒,好吃蟹,平生最高追求乃“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蟹性寒,酒性热,持螯下酒,就跟坐火车时喝啤酒啃鸭脖一样,堪称绝配。
元代大画家倪瓒,出书总结怎样吃蟹,特别强调一人顶多煮两只,不够吃再煮,否则煮多了吃不了,蟹肉就放柴了。
这般克制的吃法显然不适合一顿能吃几十只蟹的李渔。李先生认为,“世间好味,利在孤行”,吃螃蟹妙在一个“独”字:食材独用螃蟹,啥作料也不用加,囫囵个儿清蒸或是水煮,自剥自食,如此方能品出好味道。
清代美食家袁枚深以为然,也觉得“蟹宜独食”,只有俗气的厨子,才会把螃蟹和鱼翅、海参什么的搅和到一起烹制。
袁枚是正宗的文艺男,人家吃螃蟹用手,他用小锤子、小叉子、小剪子、小镊子等8种专用工具(人称“蟹八件”),吃得矜持又风雅。
▲▲ 简单一点儿,痛快一点儿
螃蟹虽好,但也有不识货的。
北宋有个“职业文件起草人”,姓陶,一次去南方出差,人家请他吃螃蟹宴,从大闸蟹开始,从大往小轮着上。他没见识,不知螃蟹品种不同,边吃边批评:“一蟹不如一蟹。”气得主家回身端来一盆葫芦汤,嘲讽他写文件只是“依样画葫芦”。
北宋官兵才出奇呢,有个将领收到朝廷派发的福利——螃蟹,分给手下。那些打仗的粗人横竖不知道咋下嘴,见螃蟹长得威武,干脆将其挂在门上用来辟邪。
对比那些用“蟹八件”吃螃蟹的细发人,这些拿螃蟹辟邪的兵哥哥虽然粗俗,但似乎更简单、可爱一点儿:人生已经如此艰辛,吃螃蟹还搞那么复杂,累不累啊!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