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郑州古代建制故事
郑州古代建制故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1 15:12:55 来源:网络 点击次数:

   郑州地处中国大陆腹地,中原地区中部黄河南岸,黄河中下游临界处,西依嵩山,东南连黄淮平原,地理坐标东经112°42'~114°14',北纬36°16'~34°58'。历史上素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郑州古城始建于商初。“商汤建国后都亳。最新考证材料证明,亳,或曰郑亳,即今郑州商城,曾为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已、太戊九王的都城。”商代中期,商王仲丁迁都于敖。西周为管国。春秋为管邑,属郑国。秦始皇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郑州之名始于隋开皇三年,治所先后在成皋县和管城县.,辖成皋、荥阳、密、内牟、苑陵等县。开皇十六年(596),
  改称管州,大业初年,复称郑州,州治管城,辖管城、汜水、广武、圃田、新郑、荥阳等县。大业三年(607)改郑州为荥阳郡,大业十四年(618)复改郑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荥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郑州,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密、中牟、新郑、阳武等县。宋熙宁五年(1072),废郑州建制,辖县改隶开封府。元丰八年(1085),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金代郑州属南京路;元初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郑州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明初,郑州属开封府,清因之。雍正二年(1724)升郑州为直隶州,领荥阳、荥泽、汜水、河阴4县。雍正十二年(1734)废直隶州,仍为郑州。光绪三十年(1904)再次升郑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郑州直隶州为郑县。
  
  相关人物:商汤、仲丁、管叔鲜
  相关地名:敖、亳、管国、三川郡、河南郡、管城县、管州、荥州、荥阳、汜水、成皋、荥泽、河阴、新郑、密县、巩县、中牟、阳城、原武
  相关书籍:《郑州古今》《郑州大辞典》《郑州市情》
  资料来源:1997年《郑州市志》
  
管国
  内容:西周时封国,在今郑州市管城区一带。殷时称关,音义与管相通,西周时称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殷后,封其弟姬鲜于管,称管国。《史记·管蔡世家》载,“封叔鲜于管。”《战国策·魏策》:“管,即河南管城,在京县东北,今郑州管城县。”《括地志》:“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管在西周初年一度地位显赫,《竹书纪年》载:“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周成王时,管叔与武庚叛乱被周公诛杀,后国废,春秋时为邑。
 
祭国
  内容:亦称西周时期封国,在今郑州市区东。古称祭伯城,为周公姬旦的第五个儿子祭伯的封国,故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预《左传》注云:“祭国,伯爵也。”《路史》载:“周圻之内管城东北有古祭城。”
  别名:
  主题词:祭国
  相关地名:管城、祭城
  相关书籍:1997年《郑州市志》《郑州商城初探》《管城史话》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祭城
  内容:为春秋时期郑国封祭仲之邑,即今郑州市金水区祭城镇之祭城。祭仲原为郑国守其疆土于东北边疆祭地(今河南长垣县)的“封人”,后为郑国卿,执政。《括地志》:“故祭城在管城县东北十五里,郑大夫祭仲邑也。”后世称之祭城。
  别名:
  主题词:祭城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管州
  内容:古州名。治所在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隋开皇十六年(596),改郑州置,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等12县。大业初年,复称郑州,唐武德四年(621),分郑州新置管州,辖管城、须水、圃田、清池4县。贞观元年(627)废州,辖县并入郑州。
  别名:
  主题词:管州
  相关地名:郑州、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
  相关书籍:《管城史话》、1997年《郑州市志》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管城县
  内容:古县名。治所在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老城。隋开皇十六年(596)析中牟县始置。因治地为古管国地,故名。初属管州,为州治。大业二年(606)改管州为郑州,管城改属郑州。唐武德四年,复置管州,管城为管州治。贞观元年(627)废管州并入郑州。贞观七年(633)“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引《旧唐书·地理志》),宋初依属郑州。明初撤管城县并入郑州。
  别名:
  主题词:管城县
  相关地名:郑州、管城、管州、成皋、荥阳、新郑、苑陵、广武、中牟
  相关书籍:《管城史话》、1997年《郑州市志》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郑州直隶州
  内容:清代置,治所在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老城,隋开皇三年(583)置郑州,之后曾改称管州、荥阳郡。唐乾元元年(758)复称郑州,宋熙宁五年(1072)废郑州,元丰八年(1085)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密、河阴、荥阳、汜水6县。元代辖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明代初年,管城县省人郑州,郑州外领荥阳、荥泽、河阴、汜水4县。清雍正二年(1724)升郑州为直隶州,领荥阳、荥泽、汜水、河阴4县。雍正十二年,(1734)废直隶州,仍为郑州。光绪三十年(1904)再次升郑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郑州直隶州为郑县。
  别名:
  主题词:郑州
  相关地名:管州、荥阳、汜水、河阴、管城、荥泽、郑县
  相关书籍:1997年《郑州市志》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管邑
  内容:又称管叔邑、莞叔邑。春秋时期郑国地,在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西周成王时,管叔与武庚叛乱被周公诛杀,后国废。春秋时为邑,其地先属郐,郐灭,属郑,郑灭于韩,又属韩。《汉书·地理志》:“圃田泽在西,豫州薮。有莞叔邑。”颜师古注曰:“莞与管同。”《资治通鉴》卷六:“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班志,河南郡中牟县有管叔邑),信陵郡攻之不下……。”即指此邑。
  别名:管叔邑、莞叔邑
  主题词:管邑
  相关人物:管叔、武庚、周公
  相关地名:郐、中牟
  相关书籍:1997年《郑州市志》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祝融墟
  内容:原始社会时期祝融部落居住地。其中心地在今新密市曲梁乡古城寨一带。该部落活动范围相当于今新密市东南部和新郑西部。祝融,颛顼之曾孙,本名重黎,为帝喾火正,甚有功,能光明天下,帝喾命之祝融。其弟吴回,继居火正,为祝融。其后,部落遂以祝融命之。《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即:郑国,本是祝融氏居住之旧地。
  别名:
  主题词:祝融墟
  相关地名:密县
  相关书籍:《密县史话》
  资料来源:《郑州大辞典》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钟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郑州八景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