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郑州故事——郑州古代文物遗址(大河村遗址)
郑州故事——郑州古代文物遗址(大河村遗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1 15:09:22 来源:网络 点击次数:


  位于郑州市东北郊柳林镇大河村西南的土岗上,北距贾鲁河约2.5公里,南距市区12公里,西距古汴水14公里。是黄河流域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东西长700多米,南北宽约600米,面积40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12.5米。文化包括仰韶、龙山、二里头和商代4种不同时期,延续达3300多年。此外还有山东大汶口和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遗物。1964年发现,72年首次发掘,前后发掘21次。揭露面积约5000平方米,清理各代房基47座、灰坑290个、成人墓葬184座、瓮棺葬170个,出土陶、石、骨、蚌、玉、角等生产与生活用具近3500件。遗址中部窖穴密集,房基相迭,是仰韶文化先民居住区。周边多为龙山、二里头和商代文化堆积层,遗址东北、西北和居住区附近发现有氏族公共墓地两处。仅仰韶文化4个类型就可分7期:前l一3期;第1期(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800~6500年);第2期(庙底沟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第3期(秦王寨类型,距今约5000~4700年);第4期(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期,距今约4700—4500年);由于其文化面貌独特,因称之为“大河村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夏文化、商文化紧接其后,第三期除秦王寨类型外,还发现有大汶口文化的遗物。第4期除部分大汶口文化遗物外,还有屈家岭文化遗物。这里发现仰韶文化时期房基10间,除两间为单个房子外,其余8间分为3组。一组为4间相连,另两组是两间相连。4间一组的F1一F4,保存较好,墙壁最高处尚保留1米余。建筑工序是先挖基槽,在基槽内栽木柱、缚横木、加芦苇束,再涂草拌泥构成墙壁,然后用火烧烤,即所谓“木骨整塑”房。出土遗物中有罕见的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钵等,造型美观。彩绘图案约30余种,特别是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晕纹等,为研究我国天文史增添了新的资料。遗物数量极多,主要是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装饰品。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以褐陶为主,红陶次之。器物表面多素面或磨光,器表纹饰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和彩绘等。彩陶数量前期较多,后期明显下降,不见白衣彩陶,只有少数红衣红彩或红衣黑彩和灰衣红彩。过渡期彩陶图案简单化,笔法草率,但有的图案仍非常生动形象。主要花纹有S纹、X纹、曲线纹、植物纹、水波纹、豆点纹、旋纹、星座纹等。陶器制法前期多为手制或手、轮兼制,后期出现轮制。陶器器形有鼎、钵、盆、罐、碗、壶、豆、甑、尊、瓮、(上禾+下皿)、壶和大口尖底瓶、小平底缸等。生产工具有石器、骨角器、蚌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与前几期相比较有显著进步,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新出现了双肩石铲、长方形石刀、蚌刀、石镰等。装饰品有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等。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遗物,特别是陶器,在陶质、陶色、羼和料和器犁、纹饰等诸多因素中,既有从早到晚一脉相承的发展演变规律,又有明显的阶段性。
  大河村遗址面积大,遗物多、延续时间长、文化内容之广泛,是中原地区其它古代遗址中罕见的,为研究原始氏族制到奴隶制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同时也为探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分期划段及类型研究提供了尺度。为研究中原地区与黄河下游、江汉流域诸原始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2001年7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钟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