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林泉高致》:一部画论寄山水
《林泉高致》:一部画论寄山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30 15:01:2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山水画与人物画、花鸟画组成了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与山水诗一起,又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描绘自然美的双璧。五代和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北宋的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米友仁等均为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与此相得益彰的是,这一时期诞生了一部总结山水画创作经验的重要著作,它就是郭熙、郭思父子共同完成的《林泉高致》。

        郭氏父子及其绘画创作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北宋中期杰出的山水画画家。他原为布衣,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由宰相富弼奉旨征调京师,为翰林图画院艺学,后为待诏直长。对于其艺术才华,时学者许光凝曾说他“不学而小笔精绝”,其子郭思也在《林泉高致·序》中说,他“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可见其艺术天分极高,且善于学习。

        位于都城东京的翰林图画院,为北宋宫廷画院,成立于太宗雍熙元年(984年),设画学正、艺学、祗侯、待诏等职位,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进入繁盛时期。以崔白为代表的花鸟画、李公麟为代表的人物画和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创作的杰出成就。

        来到宫廷、深得神宗宠爱的郭熙,遍览秘阁所藏名画,艺术视野大开。他“画鉴极精”,兼收并览,自成一家,终成神宗朝宫廷第一画师,与李成并称“李郭”。据《宋史》载,神宗赞其绘画“尤为神妙”,“在流辈无可比者”。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说郭熙“虽复学摹营丘,今之世独绝矣”。时宫廷诗人有“绕殿峰峦合匝青,画中多见郭熙名”的描述,苏轼曾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赞曰:“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黄庭坚在诗作《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中也有“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的赞誉。

        对于郭熙的山水画作,《宣和画谱》更是评价详尽:郭熙“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初以巧赡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据此可知,郭熙在绘画创作上曾受李成影响,但更有自己的独创,且其艺术成就突出,艺术生命长青。

        据《宣和画谱》载,郭熙的作品收藏于宫廷的有《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晴峦图》《幽谷图》《平远图》等。传世之作有《窠石平远图》《树色平远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等。

        郭思,郭熙之子,生卒年不详,神宗元丰年间进士,曾在多地为官。他博学多才,文笔清新,深谙论画,善杂画,工画马。徽宗时曾应制作《山海经图》。著有诗话《瑶溪集》、医学著作《千金宝要》。 

        《林泉高致》一书及其由来

        《林泉高致》是一部关于郭公式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北宋关于山水画创作的理论专著。该书由郭思搜集、整理、编写而成,成书于徽宗政和年间,问世后被多种丛书收录。除序文外,该书正文由《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部分组成,其中《序》《画格拾遗》《画记》三部分为郭思所作,其余部分为郭思记录整理的郭熙生前关于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与观点,其中附有郭思的补充和阐发。学者许光凝为此书作有题跋。

        在该书的各部分中,《画题》通过东晋美术家戴安道等人的故事(戴安道以自己的绘画作品改变了老师范宣关于绘画无用的看法),抒发了今人“岂知古人于画事别有意旨哉”的感慨。《画格拾遗》记录了郭熙《早春晚烟》《风雨水石》《古木平林》等作品。《画记》记载了郭熙奉旨进京、供奉画院,得到神宗宠遇后在宫廷创作的史实,是研究郭熙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资料。而关于他创作的主要经验和艺术见解,都集中在《山水训》《画意》和《画诀》三部分中。这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