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娜说河洛】“古人旅行趣谈”之别人骑马我骑驴
【娜说河洛】“古人旅行趣谈”之别人骑马我骑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1 11:17:4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身为洛阳人是比较幸运的,就拿旅行这件事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至于为找不到交通工具而发愁。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全国道路以洛阳为中心,四通八达,说“条条大道通洛阳”一点儿也不夸张。

举例来说,倘若唐代的张三,想从洛阳去杭州玩,那么他有多种选择:

走水路,乘船。隋唐大运河贯通南北,洛阳城中便有码头,每日都有发往南方的大型商船;倘或行李多,可以雇船,只是私人行船势单力薄,要好生规划出行路线,以免碰上强盗。

若是张三晕船,也可以走陆路:有钱有身份,乘车或骑马;没钱没身份,骑驴或骑骡子;骡子也骑不起,就搭“11路”——徒步吧。

【牛车】 古代的“软卧”

古人常乘的车,有牛车、马车、驴车,偶尔有鹿车、驼车等。

牛车比较稳,能躺能坐,相当于火车软卧、政府公务车。

隋唐时期,官员到外地赴任,朝廷要提供牛车,供官员家眷乘坐、装载行李。

马车比较快,相当于飞机商务舱,通常是皇帝赐给权臣乘坐的。

当时的车,分官车和私车。张三要是公务出行,只管等公家派车就是;若是带着媳妇自助游,就得租车——那时的女子不兴抛头露面,夫妻一起出门,必是女坐车、男骑马。唐代民风开放,也有时髦大胆的洛阳女子骑马出行,可那毕竟不是常态。

那时已有人专做出租牛车的生意。据《太平广记》记载,有个女道士崔练师,靠出租牛车谋生,一日,牛车碾死了小孩儿,官府就让女道士和车夫一起赔偿。

可见古代出行也有交通风险:车祸时时有,租车需谨慎。

【坐骑】 身份的象征

马是古代最快的陆路交通工具,但平民张三外出旅行,是骑不起马的,因为隋唐时期的马,是高级交通工具,租赁费用非常高,骑得起的人非富即贵。

据说皇帝曾把宝马借给大臣以示恩宠,大臣还写了《谢借马状》表示感谢。有些不入流的官员去嫖妓,为了抬高身份,便借一匹马,打肿脸充胖子。

也就是说,“驴友”张三如果没钱没权,只能骑驴。驴比马低一等,可它便宜,很多人都用。

洛阳“诗鬼”李贺怀才不遇,去哪儿都骑驴。杜甫穷困潦倒,也骑驴。

骑驴也没啥不好,心态好了,反而显得旷达、潇洒,是以有些隐士即便不差钱,也选择骑驴。比如八仙中的张果老,相传他一心修道,武则天召他出山他都不给面子,就爱倒骑着毛驴到处乱转。

如此神仙人物,实乃“驴友”标杆。张三们,学着点儿吧!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