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诗画河洛】天津晓月
【诗画河洛】天津晓月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1 8:14:4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天津桥上月,晓望逾纷纷。风景思千载,清光映五云。飞虹既委壑,啼鸟不堪闻。独有寒空月,长流宛洛愤。——刘贽《天津晓月》
    古往今来,洛河上修建过许多桥梁,最出名的当数天津桥。天津桥修建于隋炀帝时期,由隋朝大臣杨素和宇文恺负责设计。他们认为,洛河像天上的银河(又称天津),洛阳像天帝的居所紫微宫,因此,在洛河上建的这座桥就取名为天津桥。
    开元年间,唐玄宗下旨在隋天津桥遗址上重建天津桥,又称洛阳桥。李白从长安来到洛阳,被天津桥的景致所吸引,赋诗一首:“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天津桥景致的特别之处在于凌晨时分,晓月悬在天际,洛河两岸的草木在月光映照下呈现朦胧之美。这一风景被称为天津晓月,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留下许多歌咏天津桥的诗歌,如“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洛阳桥(天津桥)在金代毁于大火。此后,断桥残础,渐渐淹没在河床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0年,我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洛河南北两岸进行考古发掘,在洛阳桥西侧200米处的河床下,发掘出了唐宋时期的洛河石堰与桥墩。石堰绵延数公里,桥墩下垫有枕木,上铺方石,考古工作者断定此处便是天津桥的位置所在。
    明代诗人刘贽写的《天津晓月》,对历史上的天津桥抒发怀古之情,写出了天津晓月的静谧和洛河水流的动感。我认为,只有肃杀的冬季才能与天津桥的沧桑相提并论—— 洛水,天津桥,明月。 一人携酒独坐,冬天的冷气逼人,用酒驱赶体内的寒冷。洛水上涨、下落,天津桥隐于河床,洛阳桥横跨,时间过去千年,只有石头能承受风吹雨打。依旧是洛水、明月,洛阳桥上一人独坐,饮酒。李白曾来过,明月照亮过他的忧愁。此刻,我只想看一眼洛水之畔的牡丹,月亮隐去,天色将明。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残阳寂寞东城去
下一篇: 古人旅行趣谈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