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人旅行趣谈
古人旅行趣谈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1 8:12:3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是因为那时远游风险大、耗时长、麻烦多,搞不好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那么,古人如何“自助游”?古人一旦决定远行,必定做好万全准备,把该带的行李都带上。这方面的模范人物乃洛阳历史上最有名的旅行家——玄奘。
    玄奘是偃师人,父母早亡,少年出家。唐代初年,他为弘扬佛法,远到“西天”印度取经。这一去千万里,行李自然少不了。据小说《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共有一担行李,包括干粮、水、化缘的钵、袈裟等,都由沙和尚挑着,唐僧本人骑马一身轻,没事就念经。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
    事实上,唐初戎备森严,禁止“出国旅行”,玄奘西行属于“偷渡”,为避人耳目,他并没带随从,单人骑马前往西域,行李都得他自个儿带着。玄奘带了哪些行李?我们可参照《大唐西域记》《梦溪忘怀录》《徐霞客游记》等“古代旅游备忘录”推想一二:
    行囊里应有换洗衣服、鞋子、雨具、洗漱用具、饭碗、刀、蜡烛等必需品,还应有熟艾、大黄、甘草、干姜等“居家旅行必备良药”,以提神醒脑、防毒驱虫。被褥也是要带的。一则古时旅店大多设施简陋,不提供铺盖;二则万一落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铺盖很尴尬。
    干粮和炊具也不能少。那时不像现在,到处都有饭店,旅人往往自带米,走到哪里,饭就烧到哪里。比较讲究的知识分子,还会带上提炉、酒器、茶具。进京赶考的考生则会携带书箱或考篮,以盛放笔墨纸砚、铜锅、风炉等物。有人还会特意带上夜壶,以便找不着厕所时,可以随时方便。
    玄奘有没有带夜壶,不得而知。反正他的行囊里塞得满满的,非常沉重。轻装简行是不现实的。对于古人来说,行李的重量,直接决定着旅行的质量。明代的袁中道出游,意犹未尽,却因准备不足缺钱少米,不得不打道回府。
    玄奘虽然准备充分,却也碰见了类似难题:他在途中迷了路,弹尽粮绝,差点儿渴死在路上,多亏老马识途,带他走出了困境。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