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场痴儿晏几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17 9:48: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北宋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一生清狂磊落,傲视权 贵,连大名人苏轼也不放在眼里。当时苏轼正受太皇太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春风得意,想通过学生黄庭坚引荐,去拜访晏几道,哪知他傲慢地说:“如 今在朝廷当大官的,有一半就是从我家出去的,我都没空见他们。”
言下之意,自己视老爸的“人脉”如粪土,就这样,苏轼碰了一鼻子灰。
为人处世能力弱
在文学史上,晏几道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晏几道擅长小令,留给后世的《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后人都认为他的造诣在晏殊之上,如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就认为晏几道的艺术成就超过了晏殊与欧阳修。
晏几道写过一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连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笑着说: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得出!
晏殊子女众多,在公元1055年去世时,还有三男四女一共七个子女年幼,晏几道十七岁,还未行冠礼,所以也算得上是未成年人,不能自谋生路,靠二哥晏承裕和二嫂张氏抚养。
长大后的晏几道,没有参加过正式的科考,因父亲的荫庇,被授予太常寺太祝一职,这是一个小官,直到后来,他的官也没有做大。
而晏几道一家子都是当官的:两个姐夫,一个是后来做了宰相的富弼,一个是礼部尚书杨察。几个哥哥都在朝为官,二哥晏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三哥晏宜礼,赞善大夫;四哥晏崇让,著作佐郎……
有这样好的条件,加上自己文采好,又是宰相之后,如果稍微想在仕途上钻营一下,就不会只做一些类似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之类的小官了。
但以晏几道的性格,让他拉下面子求人,打死也不会干。
有人说他“才有余而德不足”,“德不足”并不是他德行不好,实际上还是说他傲,不会为人处世。
晏几道的身世,有点像后世的曹雪芹,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到衣食无着的落魄人,由诗礼簪缨之族到食粥赊酒之家,如坐过山车,所以有人戏称他为“宋朝的贾宝玉”。
流连歌酒而自谴
晏殊在世时,晏几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以由着性情来,晏殊去世,保护伞没了,受到一些冷遇其实很正常,然而,他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心理失衡。就拿让苏轼吃闭门羹这件事来说,就大有“当年老子也曾阔过”的意思,如果他出身寒门,就不会有这种扭曲心态了。
黄庭坚最佩服晏几道,说他的词可以“动摇人心”,黄庭坚也最了解他,曾经又爱又怜地说他是人中精英,但又太痴了,痴者有四:不傍贵人,不意仕途,不顾家人,不恨负人(负心人)。
蔡京当道时,听说了晏几道的盛名,几次派人请他作词,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实在推辞不过,就做了两首《鹧鸪天》去应付。
晏几道只喜欢和气味相投的人往来,郑侠就是一位,此人27岁中进士,后来成了王安石的学生,但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和王安石死磕,又是上《流民图》,又是写奏章,后来惹怒皇帝,被治罪。
政敌们在郑侠家中找到一首晏几道的诗,上纲上线说此诗也有影射新法之嫌,这样,晏几道被抓进了大牢。
晏几道的家人极力营救,再加上神宗皇帝读了那首诗,夸他有才,这样,他才被放出来。
如此一折腾,晏几道的家就败了,家境一落千丈,从此,他看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变得更加孤傲,对权贵们更不感冒了。
人生不如意,仕途不如意,怎么办?每人都有各自排谴的方法。
晏几道的方法,就是“流连歌酒而自谴”,把那些忧愁郁闷全都融进诗酒风流,用无限的深情诠释爱情的感伤,痛并且快乐着。
欲把相思说似谁
晏几道的每一首词,差不多都与爱情有关。
他沉浸在他的小世界里,执著地书写他的儿女情长,写得荡气回肠,写得如泣如诉,人称“古之伤心人”。
他写过一首《生查子》,里面的一句“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正是他的自画像,可以说是他一生诗酒风流的写照。
前面说过,黄庭坚说晏几道有四痴,不够全面,这四痴之后,应该加上一个“情痴”,晏几道是个不折不扣的情场痴儿。后人评价,古今词人有三大情痴,晏几道名列其中,还有两位,一位是南唐的李后主,一位是清初的纳兰容若。
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是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若非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是断然写不出如此好词的。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关于爱情的独特体验,关于思恋那个人的滋味,是无法诉说给他人听的,他人没有付出足够的真情,也并非当事人,你就是跟他说一千道一万,都如隔靴搔痒鸡同鸭讲。
脸因红处转风流
晏几道词中确切记载的歌女有四位,分别叫作:莲、鸿、苹、云。
这四位女子,是他的好友沈廉叔与陈君龙家的歌女,个个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每当和这两位朋友聚会,晏几道就要写几首词让她们唱,“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听之,为一笑乐”,这是晏几道一生中最为逍遥的好时光,端着酒杯,看美女风情万种地浅吟低唱自己的作品,那种成就感太令人开心了。
“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他喜欢美女的才华也喜欢美女的体态,他给这四位美女都写了词,其中以写给小莲的最多,“小莲风韵出瑶池”,“浑似阿莲双枕畔”,“香莲烛下匀丹雪”,“凭谁寄小莲”……
小莲是怎样一个女子?
晏几道在《木兰花》写她有时候会顽皮地抢着喝一点酒,其实她根本没酒量,喝一点就醉了,借着醉意,弹筝时狂态十足,特别惊艳。
词人回忆与莲初次相见时特别有趣,妩媚多情的她,居然恼恨杏子成丛绿荫满树,挡住了她偷窥的视线。偷窥的对象,除了词人还会有谁?
“手拈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宋朝以前,男性文人很少直接表露对女性的思念,仿佛为了一个女人沉沦爱情,是十分没面子的事。依正统观念来看,一个大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整天想女人,多没出息。
晏几道不这样,他思念活泼娇俏的小莲,忘不了她,为她喝得烂醉,梦到她,也都直接说出来,觉得这没什么丢人的。
另一个歌女小苹则留给了晏几道这样的记忆:
娉娉婷婷的小苹,怀抱琵琶,穿着薄衫,衫子还绣着双重的“心”字,由于羞涩,只好挥动纤指,细捻轻拢,借助琵琶传达脉脉的爱慕之意,大珠小珠落玉盘,不知琵琶亦有情!“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因为那晚心情特别好,才觉得月亮是那么皎洁,云彩是那么美丽。
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的好日子注定不能长久,后来,好友沈廉叔早早过世,陈君龙也卧病不起,树倒猢狲散,莲、鸿、苹、云这几位歌女也都风流云散,流落民间了。
但晏几道一直不能忘掉她们。在一次酒宴上,他竟然和其中一位歌女重逢了。
惊喜交加又无限伤感,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想当年,歌女含情脉脉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甘为红颜一醉方休,而歌女呢,也跳得忘情,唱得忘我,直到月落风定,天快亮了,宴席才收场。
这是一场以喝酒跳舞为幌子的激情热恋,两情投契,简直是狂欢。
狂欢过后是深深的失落。
一别多年,做梦都盼着相逢,灯烛之下,当美人真的出现在面前时,竟然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揉揉眼睛,还以为又是做梦呢。
重逢了又怎样,此时的晏几道,生活艰难,自家的生活都难保,哪有余财再蓄歌女?
只好与歌女忍痛分别,从此形同陌路,不再有任何交集,看着心爱的女人继续流落风尘而爱莫能助,这是怎样一种剜心的痛!
后人评价,说晏几道的词“无人不爱,爱以情胜也”,还有人说得更直露:“叔原(晏几道的字)妙在得于妇人。”唉,晏几道即便是和歌女多谈了几场恋爱,也并非逢场作戏,也算是以真情换真情,以真心换真心啊,只有这样,才有真切的体验,毕竟,文学作品的情感是做不得假的。
这一辈子,晏几道都耗在写关于爱情的小令上了,他沉醉在卿卿我我的喜悦与离愁别恨的感伤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
他写词说: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榴花满盏香,金缕多情曲,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
他把做官看得很淡,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显然,他看得透浮华,却看不透爱情,当然,这正是一代词人的魅力所在。
(作者:陈雄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