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怒吼--开封人民抗战综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6 8:54: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杞县、通许、陈留等县沦陷后,杞县党组织和抗日武装,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参军抗战,抗日武装迅速扩大。1938年6月中旬,在豫东特委领导下,杞县、睢县的抗日武装经过整编,建立了睢杞大队,后整编建立了以吴芝圃为司令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党领导下的这支抗日武装团结其他抗日力量,打击日寇、汉奸,铲除土匪,在北、东、南日、伪驻有重兵的开封、商丘和淮阳等不易活动的三角狭小地带,开辟了以杞南为中心的睢杞太边敌后游击根据地。这块根据地的开辟,犹如一条纽带,把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联结起来,直接威胁敌人在中原的军事重镇开封和交通干线陇海铁路。同时,又是冀鲁豫根据地的屏障,豫皖苏根据地的后方,前进的战略基地,成为敌、顽、我必争之地。1945年夏,以睢杞太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向西发展,还建立了水西抗日根据地,使这一孤悬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发展成为以睢县、杞县为中心,包括兰封等14个县、人口300多万的根据地,使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有了充足的兵员保障和可靠的后方基地,为坚持敌后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党锻炼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杞县、通许、陈留、尉氏、洧川等县党政军民在地委和分区领导下,配合主力部队采取声东击西、避强打弱、围城打援等战术,经过马集、欧阳岗等多次激烈战斗,消灭了盘踞在杞县、通许、陈留、兰封、尉氏、洧川的大部分日、伪军,杞县、通许、陈留、兰封(铁路南部)、尉氏、洧川等地,除县城外,基本上被我军控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芝圃、达生、克威三县党政军民乘胜前进,配合主力部队,于8月26日、27日接连解放了通许、杞县县城。
詹鸣燕表示,在抗日战争中,开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沦陷区、根据地两个不同的战场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在日、伪、顽、匪夹击,活动区域狭小的三角地带,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无数革命烈士在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开封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
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开封人民在悲壮惨烈的抗日战争中,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展现了汴梁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不断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省委党史研究室处长、副研究员张守四评价开封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时如是说。
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侵华日军占领开封期间,在开封大地上制造了陈敏屯等多起惨案,其残酷暴虐令人发指。面对日军的暴行,开封人民不屈不挠、不畏强暴,进行着殊死抗争和英勇反抗。在芦墓张、耿堂惨案后,多名青年从血泊中站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奔赴疆场,浴血杀敌。
英勇顽强、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在抗战中,开封人民赴汤蹈火,英勇拼搏,无私奉献。华北平原、黄河之畔、古城内外、太行战场,都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严峻的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战胜了日、伪、顽、匪的多次进攻和扫荡。沈东平、马庆华、韩达生和唐克威4位特(地)委书记英勇牺牲,数万古城儿女踊跃参军,无数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坚定了开封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决心和信心。在党的倡导下,开封人民响应“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号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工农商学兵积极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打败日本侵略者。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抗战期间,开封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不仅开创了水东、水西抗日根据地,而且参与创建了鲁西南根据地;创立了人民战争的武装体系和战略、战术、战法,筹建抗日游击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打乱日军侵略步伐;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妥善应对灾荒,保卫抗日根据地。这些集中反映了开封军民在敌后抗战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抗战的烽火虽然已经消散70年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抗日战争这段悲壮的历史。开封人民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将永远彪炳千古。开封人民在抗战胜利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开封的满腔热情,为加快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和“四个开封”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1][2]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