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怒吼--开封人民抗战综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6 8:54: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中原重镇,有八朝古都之名,地处豫东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民国时期,开封是河南省会,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分兵南下,将战火引向河南。1938年年初,豫北沦陷,同年6月,开封及临近诸县先后被日军侵占。在此后的时间里,野蛮的日军人性沦丧,兽行肆虐,给开封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开封人民并没有屈服,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战烈焰
遍城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组建。10月,成立了以张漫萍为书记的开封市委,领导扶轮小学、北仓女中、女师、女中、邮局等支部。各个党支部为培养抗日救亡骨干力量,先后发展了一批党员,北仓女中支部不到4个月,就发展了10多名党员。许多党员都成了各抗日救亡团体的骨干。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抗战初期在开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抗战力量,由中共长江局直接领导的豫鲁联络局于1937年11月在开封成立,主要任务是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与此同时,省委、市委先后派刘子久、王阑西、吴平等到河南省当局的上层、军队和其他部门,阐述我党的抗战政策,进行统战联络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多方面的工作,很快出现了一个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新局面。各种抗日救亡刊物和抗日救亡团体在开封迅速建立。1937年9月,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王阑西、姚雪垠、嵇文甫、范文澜等编印的《风雨》周刊在开封发行。在此前后,开封还建立了基督教青年话剧团、大众剧团、怒吼歌咏队、平津流亡同学会、开封市学生农村救国服务团、河大抗敌工作服务团、光明话剧团、孩子剧团等抗日救亡团体。在省委、市委领导和影响下的河大抗敌服务团、光明话剧团和孩子剧团,先后赴豫东、豫南、豫西等地宣传,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上海救亡演剧第一、二、五队,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先后到开封宣传抗日救亡,并与学生同台演出,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在城市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开封周围的考城、兰封、杞县、通许、尉氏等县,随着各级党组织的恢复与建立,抗日救亡运动也轰轰烈烈开展着。1937年8月,杞县党组织在恢复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杞县县委,并以大同中学为阵地进行建党工作。次年2月,又建立了中共杞县中心县委,统一领导杞县西、南几个县的工作。至1938年5月底,分别在尉氏、洧川、考城等县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各县的抗日救亡团体相继成立,除抗敌后援会外,还有青年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抗日救国服务团等。
1938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河南省委动员平汉、陇海铁路沿线所有中心城市的大批学生、工人、革命分子到乡村去,组织与领导群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开封党组织领导人民积极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从城市撤离到乡村,准备和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使抗日救亡运动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壮烈事迹可歌可泣
1938年6月6日,日军十四师团攻占开封市,纵兵三日烧杀抢掠,开始了7年多的血腥统治。同时,对周围各县沦陷区也施以暴行。日寇所到之处,百姓无不遭殃,家园成废墟。其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如活剥、火烤、挖眼、抽筋、剜心、点天灯、喂洋狗,日寇对开封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据不完全统计,日寇在杞县、通许县即杀害无辜百姓7600余人,强奸妇女1300余人(不包括杞县),烧毁房屋24500多间,抢掠牲畜近万头。
“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并没有吓倒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开封人民,他们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詹鸣燕动情地说。
1938年6月中旬,尉氏县朱岗村聚集了七八个村的几千名逃难百姓,他们凭借高大坚固的寨墙,用很少的钢枪、土炮,同凶残的日军激战数日,歼敌近30人,打退了日寇的进攻,保卫了家乡。1941年六七月,开封市近2000名拉车工人,面对日伪残酷剥削和压迫,愤然而起砸毁了伪劳工所,痛打了汉奸并打死了两名日寇,震撼了开封城。次年6月,在水业公会的领导下,全市1000多名推水工人举行罢工,迫使日伪政府答应工人的要求。
1939年春,日伪河南省机关由安阳迁至开封,使这里成为日伪统治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日伪在开封建立了30余所各种大大小小的省、市两级机关,主要有伪公署、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维持会和华北伪政权的直属机关盐务局、统税局,以及日军的兵团部、警备队、情报队(一四八一部队)、宪兵队、陆军特务机关等,对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破坏经济,掠夺财富,并实行恶毒的奴化教育。为了有效掌握、搜集敌伪情报,组织和领导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从1942年开始,以“外线引入”的方式,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和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先后派遣约20名党员进入开封,建立了4个不相联系的地下组织: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情报处领导的开封情报站、冀鲁豫区党委领导的开封工作委员会、冀鲁豫水东地委领导的开封城工小组、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锄奸部领导的开封工作站,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发展组织,瓦解敌伪军和建立交通线。
1942年至1945年8月,党组织在工人、学生、市民和敌伪军中,共发展了近30名党员和进步关系,收集了大量军事情报,主要有1943年春日伪军对冀鲁豫根据地大扫荡的作战计划、行动地图;1944年春日伪进攻豫西的兵力部署以及日伪特务机关的组织机构、属系职能、活动方式、主要人员等重要情报。同时,动员爱国学生去根据地,协助“反战同盟”的工作人员活动,护送近百名朝鲜同志和进步人士出入敌占区。用各种方式宣传抗日主张,扩大党的影响。在冀鲁豫根据地和豫皖苏根据地之间的民权县建立了安全可靠的交通线,有力配合了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根据地斗争如火如荼
开封市周围的考城、兰封、杞县、通许、陈留、尉氏、洧川等县沦陷后,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两块抗日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一块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鲁西南地区的考(城)兰(兰封县陇海铁路以北部分)部分,另一块是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杞(县)、通(许)、陈(留)、兰(兰封陇海铁路以南部分)、尉(氏)、洧(川)部分。
1938年10月,在考城、东明、曹县接合部建立了党领导的考城抗日县政府和县大队,经过近半年,抗日武装发展到400多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后,考城、兰封二县隶属边区鲁西南地委和分区领导,是冀鲁豫边区的南大门。抗日战争时期,考城、兰封党政军民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采取扒铁路、偷袭、设伏等多种手段,狠狠打击了日、伪、顽、匪势力,顺利开展了建立统一战线、拥军优抗、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等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