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 18:15:5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南宋末代皇帝赵昺(bǐng)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丞相文天祥率残部与元军战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境内),兵败被俘,囚于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战船中。文天祥自知无力回天,是以身殉国的时候了,遂赋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至元大都(今北京),宁死不跪。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丞相之位,文天祥凛然拒绝,作《正气歌》以明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接着列举了苏武、诸葛亮、祖逖等先贤义士,慨然再发心声:“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英勇就义。忽必烈垂泪叹息:“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文天祥之妻欧阳氏为夫收尸,在其衣带上发现血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后人谓血书为《衣带赞》)欧阳氏抚尸大哭:“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遂自刎而死。
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指出浩然之气是最强大最刚健的物质,它充塞于天地之间,是日积月累的道义所生长出来的,是长期修炼品行而养成的。这番话道出了浩然之气的本质属性,一个人胸怀大义,秉天地之正气,承日月之精华,一旦养成浩然之气,就成了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就能把国家命运 扛在肩上,视名利如粪土,置生死于度外。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衣带赞》所展现的英雄本色,惊天动地,气贯长虹;正因为他拥有浩然之气,所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视死如归,笑傲苍穹。
太史公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立于天地之间,不能没有信仰追求;如舍弃道义而苟活,则无异于行尸走肉。《资治通鉴》对许多历史人物秉承“天地有正气”的英雄壮举,是歌而颂之的。
东汉和帝继位初期,窦太后之兄窦宪为大将军,操纵朝政,横暴京师,卖官鬻爵,天下侧目。大司空袁安多次弹劾窦宪,其奏表皆由幕僚周荣起草,言词犀利,如刀似剑。窦宪看到奏表胆战心惊,即遣门客威胁周荣:“你为袁公腹心之谋,排奏窦氏,大将军悍士、刺客布满城中,你不怕死吗?”周荣拍案而起道:“周荣,江淮孤生(周荣为庐江人),得备宰士,纵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遂做好被害准备。窦宪为周荣正气所慑,竟不敢对他下手。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帝以宦官赵忠为车骑将军,主持评定讨伐黄巾之功。此前,议郎(朝官)傅燮(xiè)有大功,因不谄媚赵忠,未得封赏。赵忠大权在握后,使其弟赵延利诱傅燮:“你若与吾兄交好,万户侯唾手可得!”傅燮正色道:“有功不封,命也。傅燮岂求私赏哉!”赵延羞惭而去。赵忠怀恨,贬傅燮为汉阳太守。次年,韩遂围汉阳,城中兵少粮尽,傅燮十三岁幼子傅干劝他归乡避难,傅燮慨然而起曰:“再遭世乱,不能养浩然之气,食君之禄,又欲避其难乎!吾何行之,必死于此!”遂麾左右进兵,战死阵中。
周荣道义在胸,不惧窦宪杀害;傅燮宁不封侯,也不谄媚赵忠。他们所尊崇的,正是天地之浩然正气!
(作者:喻清录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