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人烧烤花样多
古人烧烤花样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 17:54:4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汉代富人好吃烤“马即了儿”过了夏至,天越来越热,烧烤生意也越来越火。有些烧烤摊儿不光卖烤肉串,还卖烤蝉。洛阳人管蝉叫“马即了儿”。“马即了儿”在树上歇斯底里地乱叫,叫得人心烦。人逮了它们烤着吃,除了解馋,隐隐还有一种报复的意味。 

    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个陶制烤炉,是从汉代的富人墓里出土的。它的大小跟现代烧烤炉差不多,炉上架着铁钎。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河洛先民就爱吃烤蝉。古人吃烧烤的历史则更久远。打从原始人学会用火,人类就开始烧烤食物。
    商代,出现了有关烧烤品种的文字记载。那时候,烧烤不叫烧烤,叫“炙”。《吕氏春秋·本味》里提到,商汤时期有一种肉食叫“獾獾之炙”——大概是一种好吃的烤野味。洛阳偃师曾是商汤都城,又是古人眼里的“天下之中”,想必“獾獾之炙”曾经风靡河洛大地。

    商纣王是一个暴君。传说他不光好吃烤肉,还好“烧烤”犯人: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直到被烤死。后来,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的弟弟——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规范人们的言行。吃也需要讲究礼仪。据《周礼》记载,周代的烧烤品种很多,烤羊、烤牛、烤猪、烤鱼都有。烧烤方式也很多。
烤肉烤出头发来
    东周末年,诸侯纷争,洛阳的天子形同虚设。晋文公的饮食比天子还要精致。他家有许多厨师,有一名厨师烤肉水平很高,很得主子赏识,同行嫉妒他,就在他烤好的肉串上缠了一根头发,意图陷害他。晋文公看到肉串上的头发,大怒,叫来这名厨师问罪。厨师自认有三条罪状:我把刀磨得飞快,却没切断头发;我把肉丁逐个穿到签子上,却没发现头发;我把火烧得很旺,肉都烤熟了,却没烧掉头发。
    名为认罪,实为自辩。晋文公一听便知,烤肉厨师是被冤枉的。汉代往后,但凡能被烤来吃的东西,都被烤了。汉魏隋唐时期,洛阳一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各种美味烧烤云集洛城—— 汉代有炙鸡,晋代有鹅炙。北魏《齐民要术》收录了20多种烧烤方式,其中有一道烤乳猪,烤熟后“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好看又好吃。
    至于隋唐往后的龙须炙、驼峰炙、灵消炙、浑炙犁牛等,无须多言,咱只能说:从古到今,洛阳人一直都很有口福。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