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老街旧话】拾麦
【老街旧话】拾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1 9:24:1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有个同事,70多岁了。这两年,他和老伴儿常到郊外的麦田里拾麦。拾回来的麦穗放在楼旁边的空地上,积攒多了,他就戴顶草帽,在烈日下晒晒打打,也能有十斤八斤的收获。邻居笑话他俩出的力不值当,我笑笑说,只当锻炼身体了。
  我只说出了一半的意思,另一半的意思是,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饥荒年代,节俭早已融入血液,变成了一种习惯。听二姑说,祖母在她八九岁时(1948年前后),曾带她到邙山上的史家沟拾麦,一天能拾几斤。一季麦子拾下来,她们也能拾七八十斤。拾麦很辛苦,红光日头地,热得不得了。
  收麦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镰刀,一种是用芟(shān)刀(也叫钐刀、钐镰)。镰刀就不说了,大家都熟悉。芟刀,又称掠子,是一种大镰刀,形状像竹编的大眼儿簸箕,安刀的地方在宽处,有七八十厘米长,5厘米宽,垂直方向安一个一米来长的木把,右手握;左手握一个方形木柄,木柄连有两根绳子,拴在“簸箕”上。用掠子收割,后面还要有人推个独轮的“网盘儿”,“网盘儿”用绳编成,直径在2.5米左右,用掠子割下来的麦穗,   
  跟在掠子和“网盘儿”后面拾麦,人家不让跟得太近,可拾麦的人多,你不跟紧,别人就抢在头里了。掠子过去,有时会掉下个把麦穗,拾麦人赶紧拾,高兴得不行。祖母是小脚,跟着“网盘儿”跑,可以想象她是如何辛苦。一天下来,她们能拾两三斤麦穗,宝贝似的拿回去,放在太阳底下晒,然后用手搓,用簸箕簸,簸出金子一样的麦粒。多了,祖母就将晒干的麦粒倒进布袋里。
  那时拾麦的城里人不止两三家。二姑说,附近的麦田收割完了,她们还会往远处走,走个七八里,到营庄等地拾麦。二姑还告诉我,祖母看见有的拾麦人趁人不注意,从麦堆上拿麦穗,竟有些着急,说:怎么能那样?人家种麦,也难着哩!



(作者:沙草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