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代洛阳科举考试的安检方法
古代洛阳科举考试的安检方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1 9:22:0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洛阳是唐代东都。武则天执政时期,洛阳一度是国家中央级考试——省试的所在地。省试考场门口有士兵把门,挨个儿对考生进行安检。兵哥哥搜身时一点儿都不温柔,虎着脸将考生从头捏到脚,胆子小的考生战战兢兢,未入场已有三分怯。
  金代,官方命令考生入场前得在指定地点洗澡,洗完不许穿自己的衣服,得穿朝廷派发的服装。明清两代的考生免去了洗澡的麻烦,但必须在安检人员面前“开襟解袜”,脱去衣裳,“上穷发际,下至膝踵,裸腹赤趾”,接受检查。
  此外,清政府还规定,考生的衣帽、鞋子都得是单层的。就连所用文具也有规定:砚台不许过厚,笔管最好镂空。以上种种科举考试的安检手段,目的都是为了防止考生夹带抄袭。夹带抄袭是科举考试中常见的作弊手段,原因很简单:找枪手、贿赂考官,风险大,难度大,投资多;打小抄就方便多了,成本低,易操作,不求人,自个儿就能完成。
  古代考场没有电子监控,一个考生一个小房间,连考好几天,吃喝拉撒全在其中,犹如坐牢,却给作弊带来了方便——只要能把东西弄进考场,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有些考生将资料藏在或抄在随身衣物上带进考场。考古学家在河南发现了科举考试夹带实物——30万字的《五经全注》,抄在火柴盒大小的册子上,字体小如跳蚤。据说此乃清代作弊专用书。
  有的考生好用“小字条”:用黄绢做抄本,并备有目录和编号。还有人把资料藏在果饼、笔管中,或是衣帽、鞋底、砚台的夹层中。清乾隆年间,皇帝派人检查考场,搜出夹带者数十名,许多人因为没敢夹带小抄交了白卷,弃考者2800余名。说到底,夹带是学习不好者才用的低级手段——在腐败的封建王朝,中榜者往往早已内定,你没路子,抄得再好有什么用呢?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