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皇帝与谏官
北宋皇帝与谏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31 9:50: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的谏官,天不怕,地不怕,敢于据理力争,抗颜进谏,被称为“殿上虎”,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会畏惧几分,奈何不得。
        据《三朝圣政录》记载:宋太祖有一天在后园用弹弓打雀,一大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连忙召见,但大臣所奏报的却是普通事。太祖大怒,责问他,他回答说:“我以为这件事情比拿弹弓打雀要急。”太祖更加恼怒,拿斧头把将他的牙齿捅掉两颗,他弯腰拾起地上的牙齿,放入怀中。太祖怒道:“你这样做是想告朕吗?”他回答说:“我没有办法告皇上,但史官会记录这件事。”宋太祖因此为“偶有误失,史必书之”而发憷。
        还是宋太祖朝的事:宰相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被驳回;第二天,赵普又奏,又不用;第三天,又奏之,太祖怒,将其奏折撕烂扔到地上。普颜色自若,拾起奏折回家粘补好,明日,复进之。另一件事:有大臣立功,当升官。太祖因为不喜欢这个人,不同意。赵普坚以为请。太祖大怒:“朕就是不升他的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道理如此。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并不是陛下您一人的刑赏,怎么可以凭个人的喜好而决定呢?”太祖怒到极点,起身走开,赵普在后边跟着他;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前,很久没有离去。《宋史赵普传》称赞他:“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贰。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太宗时,寇准为员外郎,奏事与太宗的意见相左,太宗拂袖起身,欲入禁中,寇准用手扯住他的衣角,请他重新坐下来,“决其事然后退”。寇准的行为,可谓胆大包天!
        据载,宋真宗想把他的叔伯姐夫石保吉提升为使相(加宰相衔的节度使),与宰相李沆商议。但李沆“三问不从”,宋真宗只得作罢。
        宋仁宗由于受到来自宰相等外朝官员的压力,常常不能“从私情”,只得“从公议”,以致有的宦官企图趁此挑拨离间:“万事只由中书,官家(皇帝在内廷的称谓)岂得自由行一事?”
        宋人侯延庆的《退斋笔录》记载:宋神宗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遭到宰相蔡确反对,因为“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宋神宗无法,决定将这名转运使刺配到穷山恶水的偏远地区。门下侍郎章惇进谏说,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把他杀死算了。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懊恼不已,长叹道:“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在北宋中期以前,因为皇帝大度开明,谏官“未有知而不言,言而不行;亦未有言之不行而不争,争之不胜而不去者”,这对防止朝政迅速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到了北宋中晚期,由于朝廷的腐败和专制,“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门下不驳诏令,共持暗默”。天下嗟怨之声四起,最终,北宋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