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麦糠巷的记忆
麦糠巷的记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31 8:40:0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提起麦糠巷,大概许多开封人都没有印象,甚至有些老开封人也都不记得它了,因为这条巷子存在时就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而随着中山路的拓宽改造,麦糠巷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复存在了。

        麦糠巷原位于大南门里路东、南太平街对面,是一条长仅百米,宽约3米的东西向的小巷子。巷西口通中山路中段,巷东口通勤农前街。因巷子小,很多人都不怎么注意它,但其实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从巷子东口向南通往勤农街,向北则通往内环东路。我当时的工作单位就在南太平街,所以,每天上下班都走内环东路,从麦糠巷穿过去就到了,很是方便。

        麦糠巷曾经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巷,从宋朝就有了,据说,这条小巷还与大名鼎鼎的包拯有关系呢。因上班的原因,我至今对它记忆犹新——不论它的地理位置、街巷风貌,还是它那与包公有关的故事。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麦糠巷里包公断案的故事:宋朝时,包公坐镇开封府,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老百姓都很敬重、信任他,有什么委屈都爱对他诉说。那时朱雀门外有两家粮坊,专售粮食,附近的百姓都在那里买粮。但后来百姓发现,买粮时看粮缸里的麦粒饱满干净,且升满、斗满,回家打开粮袋一看,粮食中往往掺有许多麦糠,且分量总不够。去找粮商理论对方又不认账,说他们店里根本就没麦糠。无奈之下,老百姓就拿着粮袋到开封府告状,请包公主持公道。包公便请他们回家等待,称自会调查此事。

        次日包公便服私访,独自到粮坊查看。看了两家粮坊,都没发现店内有麦糠。正纳闷间,忽然发现两家粮坊之间似乎有条小巷子,只是巷口堆满了箩筐、麻袋等杂物,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包公趁伙计不注意绕过杂物进入小巷,这才发现巷内就是粮坊的后院,院子里堆了很多麦糠。再仔细瞧,院中分别有小门通往两家粮坊。包公心里有了数,便返身回府。次日升堂,命人传唤那两家粮商,附近百姓都来观看。两家粮商都矢口否认粮中掺麦糠之事,包公即命人去巷子中搜查麦糠。见证据确凿,粮商只好低头认罪。包公罚他们打开粮仓为百姓补足粮食,并令他们将麦糠全部运往城外田中掩埋,且以后定要遵纪守法、公平买卖,再不准坑害百姓。至此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赞扬包公。从此,百姓们便将包公搜出麦糠的小巷称为麦糠巷,包大人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的事迹也四处传扬!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朱雀门外街巷,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这里提到的麦秸巷,从地理位置上看,应该就是麦糠巷,至于传说嘛,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出了不少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贤臣,民间流传的这些轶事传闻应寄托了百姓们的希望和期盼吧。那么,就让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下去吧!
(作者:吴建华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