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诗书双绝坚贞不屈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7 8:57: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黄庭坚常游乐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同醉,建堂讲学,与人论经文,深得大众喜爱,令人敬仰。他在彭水期间,本来病魔缠身,粗衣素食,表面如农夫,闲暇之时“扶杖逍遥林麓水泉之间”,而实际上却古道热肠,但凡有门生来求学请教,便又“尚习未改”,讲学不倦。他特意将在涪州所刻法帖运到彭水,让好学者临习。
为官清廉 不畏权贵
黄庭坚仕途坎坷,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元符元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上表推辞身患旧疾无法胜任,请求当一个地方官,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知州。谁知,崇宁元年,徽宗亲政,蔡京擅权,他上任9天就被罢免。宋崇宁二年,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只身到达宜州后,黄庭坚居无定所,只得向老百姓租房,又遭无理官吏刁难,竟租不到房子。他搬进宜州唯一的寺庙居住,可因为寺庙是皇家专用,又被驱赶出来。崇宁四年,黄庭坚搬到了州城小南门的戍楼里。戍楼是守城的望楼,狭小、潮湿、闷热,但黄庭坚照样读书赋诗、写词唱歌、写字画画。最终,黄庭坚凄凉地死在了这个戍楼里。
黄庭坚为官清廉,从来不收受贿赂,更不畏惧权贵。但是,就因为这种为官准则,为他的为官之路设下了很多障碍,让他的仕途坎坷不断。生活的坎坷使黄庭坚早已厌倦了官场的险恶变迁,他把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抱负都寄情于诗文和山水之中,在诗文上获得了极大成功,可谓“诗书双绝”。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然词风流宕豪迈,接近苏轼,有《山谷词》。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他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提出诗的“句中眼” 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就是通过文字锤炼而来。他注重修辞造句,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使用拗律、拗句,追求生新瘦硬的风格。
黄庭坚的书法楷、行、草三体皆佳,行书遒劲奇特,草书雄放苍劲,瑰奇飞动。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豫章先生传》称其:“草书尤奇伟,坚没后人争购其字,一纸千金”。
黄庭坚诗书俱佳,其风格昭示了他的冷傲和倔强,更有一股不甘示弱的高昂气节。苏轼说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比喻十分贴切。他一生勤耕诗书,博学多才,孝母怜弟;几经政海波澜,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运,却坚贞不屈,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称颂。
[1][2]
(作者:张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