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典故】哀毁骨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1 18:41:3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古时的达官贵人,对礼仪特别看重,但一个人心里的真实感受,并非只能通过完善的礼仪来表现,成语“哀毁骨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晋武帝执政时期,两位名士王戎、和峤(jiào)同时遭遇大丧,同为孝子的两个人,守孝的做法非常不同。
王戎在母亲去世后,照常喝酒、吃肉、下棋,并没有按照礼制来守孝。于是,有人在背后批评他不够孝顺。殊不知,王戎非常悲伤,即使常常喝酒、吃肉,还是因为思念母亲而瘦得不成样子,有时起身都需要用拐杖。
和峤在父母病故后,则谢绝一切娱乐活动,一言一行都按着礼制的规定来,专心为亲人守孝。
晋武帝听说了两个人家里的事情,便对司录校尉刘仲雄说:“我听说和峤因为父母去世,悲伤过度,让人很是担忧啊。”刘仲雄回答:“陛下不用担心和峤,他虽然极尽礼数,哭得伤心,但看起来元气并没有受损。反而是王戎,虽然在服丧期间做了一些礼制不允许做的事,但因为哀伤过度,已经骨瘦如柴了。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应该为王戎担心呀!”
成语“哀毁骨立”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分悲伤而消瘦,损伤了身体。
(作者:寇玺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