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品读开封:北宋时期的兵学
品读开封:北宋时期的兵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5 9:30: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兵学的一度沉寂 
    我国兵学历史悠久,经夏、商和西周时期的萌生,到了春秋战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兴盛。先秦诸子均有兵学之论,并产生了专门研究兵学的学派——兵家,涌现出以孙武、吴起、孙膑等为代表的军事家以及《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兵学著作。西汉时期,官方对兵书大规模整理,《汉书》中有张良、韩信编次兵法,武帝时杨仆上奏兵录,成帝时任宏编次兵书的记载,并诞生了《黄石公三略》《淮南子·兵略训》等兵书。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时期,涌现出曹操、诸葛亮、孙权、周瑜等军事家,曹操《孙子注》、司马彪《战略》等兵书代表了这一时期兵学的最高水平。隋唐时期,一大批军事家和将领,如杨坚、李渊、李靖、尉迟恭、郭子仪等,总结作战经验,著书立说,我国古代兵学再度繁荣,出现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太白阴经》等兵书。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在巩固后周辖境范围内的统治后,自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根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北宋先后灭掉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至此,五代十国时期分立割据的局面宣告结束。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将政权、军权、财权全部收归中央,在军事体制上,取消殿前都点检一职,实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鼎立”;设立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推行“更戍法”,军队轮番调换驻防,而统兵将领则常驻防地,造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长期分离的状态。这种体制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预防了兵将结合以对抗中央事件的发生,但也导致了北宋将帅地位下降,王朝军队也因得不到严格系统的训练而素质下降。至于作战,正如仁宗时大臣蔡襄上奏所说:“主帅等威既不尊异,向下官属更无节级相辖之理。及至出军,首尾不能相救,号令不能相通,所以多败也。”加上兵书成为禁书,朝廷重文抑武,这不仅削弱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也遏制了将帅们和全社会关注军事、研究兵学的风气,人们乐于从文而惧于习武,士大夫讳言兵事,北宋兵学因而一度呈现出沉寂的局面。 
    北宋兵学复兴的背景 
    事实上,北宋从来没有完全实现全国的统一。在北方,有916年契丹族建立的辽、1038年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111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先后两次对辽发兵,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因“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用,戮一叛命者”(《续资治通鉴长编》),均以失败告终,此后北宋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屈己修好,饵兵息民”,对北方政权的扩张“来则备御,去则即止”。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北宋以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代价换来了双方休战。一时间,宋廷君臣奢谈太平,朝堂上下羞言武备。 
    澶渊之盟对北宋国防和军事的消极影响,正如富弼《条上河北守御十二策》所陈:“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 
    西夏立国后,自康定元年(1040年)开始就不断发动对北宋的战争,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北宋均以失败告终。夏帝元昊要挟北宋:“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宋史》)经过讨价还价,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以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的代价,换来了此后双方20多年的和平。 
    面对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败和积贫积弱的北宋时局,忠心报国的韩琦上仁宗《论备御七事奏》,提出“清政本、念边计、擢材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七项当务之急。接着又陈述救弊八事,即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呈仁宗《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主张。在“修武备”一事中,范仲淹提出:“今西北强梗,边备未足,京师卫兵多远戍,或有仓卒,辇毂无备,此大可忧也。”两人的主张切中时弊,在仁宗的同意下,由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等人积极参与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自此开始,北宋兵学也迎来了复兴。 
    宋仁宗与《武经总要》 
    鉴于将帅“鲜古今之学”,更出于“更天下弊事”之虑,仁宗决心“尚武以宣其威,设营以整其旅”,他一方面诏令建武学、设武举,培养选拔军事人才,另一方面,命曾公亮(字明仲,福建晋江人)、丁度(字公雅,河南祥符人)负责组织一批学者,“采春秋以来列国行师制敌之谋,出奇决胜之册”,历时5年,绘图著文,编纂成《武经总要》一书,经仁宗核定后刊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兵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一部百科全书。宋仁宗亲自作序。 
    《武经总要》共40卷,分前、后两集,“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四库总目提要》)图文并茂,体例精审。其内容正如《仁宗皇帝御制序》中所说:“凡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史册所记,祖尚仁义,次以钤略,至若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咸用概举。”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