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红杏尚书”宋祁:直陈时政 修编史书
“红杏尚书”宋祁:直陈时政 修编史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5 9:07: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东城渐觉风光好,公式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一首《玉楼春》为宋祁赢得了“红杏尚书”的美名。宋祁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一生仕宦沉浮、直陈时政,参与编纂《新唐书》,交游广泛。其诗好用僻字俗语,技巧纯熟,注重“情”的抒发,主张“自名一家”,不仅体现出对西昆诗风的学习和继承,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西昆诗风,开启了江西诗风的新声,与其兄宋庠并誉为文坛“二宋”。 
    宋祁,生于公元998年,字子京。关于其籍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湖北安陆,另一个是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民权县)。《宋史》卷二八四《宋库传》中记载宋祁的哥哥宋庠是安陆人,所以主张宋祁也是安陆人。主张“二宋”籍贯是开封雍丘的记载也有不少,其中范镇在《宋景文公祁神道碑》中记载“公高祖绅,唐昭宗时为御使中压,以言得罪,遂家于开封之雍丘”,宋祁在《景文集》卷六《宋府君墓志铭》中记载“余四世祖在晚唐时,以御使中垂失宫,始籍雍丘。既段,子孙留不去,益大列东西南北四院,以昭穆别之,遂为开封冠姓”。另外,宋庠《天禧初侨居安陆……因成感咏》诗题中的“侨居”二字也点明了安陆非“二宋”籍贯。 
    多数历史学者认为宋祁原籍应为雍丘,也就是今民权县西北部30公里许的双塔乡。当年,双塔乡背部耸立着两座砖木结构的高塔,可惜后被拆掉,砖石用于修建当地的引黄灌溉工程。双塔乡原属杞县,“双塔秋风”曾被列为杞县八景之首。1928年,双塔乡划归民权县管辖。千百年来,海内外前去参观双塔和寻访“二宋”遗迹者络绎不绝。 
    “双塔乡”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公元1024年,宋庠和宋祁进京赶考,宋祁考取第一名,宋庠考取第三名。章献太后认为弟弟不应该先于兄长,于是就把宋庠定为第一名,将宋祁定为第十名。因为宋祁有状元之实而无状元之名,宋庠又是钦点的状元,人们称之为“双状元”。因为村里有两座浮屠塔,大家都认为这是两座塔带来的吉兆,因此改名叫双塔乡。 
    宋庠、宋祁兄弟在当时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人们称宋庠为“大宋”、宋祁为“小宋”,宋氏兄弟合称“二宋”。相比宋庠一生二入宰府、仕途通达,宋祁一生则跌宕起伏,他四入学士,多次在外为官,历任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左丞、工部尚书。 
    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宋祁步入仕途。宋祁初为复州军事推官,后经推荐升任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殿试之后授予直史馆,再升任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又升迁为尚书工部员外郎,修撰《起居注》。宋祁后上疏“三冗三费”,认为承平日久,国家经济已自凋困,应去“三冗”(冗官、冗兵、冗僧)、节“三费”(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这篇文章已显示其政治才能。 
    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宋氏兄弟及叶清臣、郑戳因为同年登第又志趣相投而交往频繁,此举遭到宰相吕夷简的猜忌与排挤,指其为朋党。最后,宋庠出知扬州,宋祁出守寿州,郑戳、叶清臣等人落职守外。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祁回朝,担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奉皇帝诏令同欧阳修合修《新唐书》,前后历时17年,此事是他人生中最值得自诩的一件事。 
    宋仁宗皇公式元年(公元1049年),宋祁因张贵妃册封之事被贬知许州。这是宋祁遇到的第一次挫折。数月后又被召回,为侍读学士、史馆修撰,后改任给事中兼龙图阁学士。因其子与张彦方交往,又被贬知亳州兼集贤殿修撰,这是宋祁人生的第二次挫折,从此开始了外出为宦十年的生涯。 
    宋仁宗皇公式四年(公元1052年),宋祁调知成德军,迁尚书礼部侍郎,上书《御戎论》,加端明殿学士。宋仁宗嘉公式四年(公元1059年),宋祁从益州还朝,任三司使。包拯上疏说宋庠正在执政,宋祁不能任三司使,因此以避亲故不就,加龙图阁学士知郑州。次年,《新唐书》编修完毕,宋仁宗为谨表宋祁修《新唐书》之功,升其为左丞、工部尚书。此时,宋祁年过花甲、体弱多病,不得不请求皇上解罢郑州、还京求医。宋仁宗嘉公式六年(公元1061年)五月,宋祁卒于东京,享年64岁,卒后赠尚书,封谥号为“景文”。 
    尽管宋祁经历了30余年的宦海沉浮,但是一直以敏锐的眼光关注时事,屡屡提出颇有见地的意见,他的政治才能集中地体现在几次上书、上奏中。宋祁不仅善于洞察国家制度的利病,而且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治国思想。宋祁直陈时政,大胆向皇帝建言:“臣听说人自己不做表率别人就不会跟从,自身不带头也不会让百姓信服。陛下如能自身俭朴,训示四方,衣带服饰,酒浆膳食,不要超过旧规,请从陛下开始;锦绣彩服,珠玉宝物,不得随意浪费,请从后宫开始。” 
    纵观宋祁的仕宦生涯,可以说是在跌宕起伏中凸显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时值“新政”,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建言诏议定贡举新制,参与变法之事。他锐意作为,指摘时弊,锋芒太甚,以至于到了“小者(宋祁)每上殿来,则廷臣更无一人是者”的境地,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很有自己的原则并且积极进取。总的说来,他为官清明且有作为,《宋史》本传说他“治事明峻,好作条教”,更是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死后“成都士民哭于其祠者上千人”。 
    修订《新唐书》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当时“三冗三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北宋君臣希望能以史为鉴,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但由于《旧唐书》成于分裂割据的五代乱世,史料搜集存在不足,而且书中也有许多疏漏之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编写《新唐书》成为当务之急。 
    《新唐书》编纂者众多,主要有宋祁、范镇、宋敏求三人,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编写,最后在欧阳修的主持下完成。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所以只题二人名,但这已经是破例了,因为根据旧制只能题官位最高的人的名字。欧阳修解释此番破例的原因道:“宋公于传功深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新唐书》文采斐然,在体例、笔法和风格上比《旧唐书》完整和严谨。《新唐书》还在列传中保存了一些《旧唐书》未载的史料,增补了《公主传》和《藩镇传》,特别是《藩镇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和藩镇割据的情况。《新唐书》中采用了不少小说、笔记、传状、碑志、家谱、野史等资料,同时还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传。《新唐书》的修订对后世研究唐代学术、文化有很大帮助。 
     宋祁在文学上很有天赋,10岁就能写诗,而且不同凡响,他与刘绮、晏殊关系密切,深受他们的训奖及指导。同时,他的文学思想也很丰富。宋祁身处新旧诗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他步西昆派的后尘登上文坛,早年诗风继承了前期昆体的浓艳、绮靡。代表作《落花》中写道:“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 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这首诗几乎句句用典,语词浓艳,具有一种凄清迷离的意境,这是其诗唐音犹存的体现。但是,由于对“自名一家”的自觉追求,宋祁很快抛弃了早年诗中的浓辞丽藻,而代之以奇字俗语。宋祁晚年诗风已趋沉郁、奇涩,在许多方面已具“宋格”。 
    “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宴游,以矜持自喜。” 魏泰在《东轩笔录》中不仅对宋祁的文学天赋表示了赞赏与肯定,而且还指出其风流的生活态度。 
    有一天,宋祁宴罢回府路过繁台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家车队,他赶紧让路。这时,只听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待宋祁抬头看时,只看见车帘轻放,一个妙龄宫女对他嫣然一笑。车队过去后,美人的一笑令宋祁心旌荡漾,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宋祁写了一首《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这首词后来传到皇宫,宋仁宗得知呼唤“小宋”的宫女是谁,又与翰林学士谈及此事,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宋祁诚惶诚恐、羞愧难当,宋仁宗笑着打趣说“蓬山并不远呀”,说完就把那个宫女赏赐给了他。这件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明朝詹詹外史(冯梦龙)《情史类略》中记载,宋祁晚年镇守成都时将《新唐书》带去刊修。宋祁每日洗漱完毕后,便铺纸书写,由婢女环侍。一个大雪天,宋祁忽然问侍女道:“你们都曾经在别人家呆过,见过有主人像我这样的吗?可谓是清雅脱俗了!”侍女都说“确实没有”。得知一位侍女的前任主人是宗室子弟,宋祁又问:“你家太尉遇到这种天气时做什么?”那女子回答道:“前主人太尉只是拥着火炉欣赏歌舞,间以杂剧取乐,喝一场大醉而已,如何比得学士阁下!”宋祁点头道:“其实这样也不坏啊。”于是搁笔不写,饮酒为欢,几至通宵。在想象中,修史应该是枯燥的事,他却能自如地将学术做得如此倜傥,将娱乐提高到如此风雅的地步,其风流蕴藉不得不让现代人佩服。
(作者:张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贵妇骑马戴帷帽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