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诸县县令】崔隐甫:皇帝百姓都点赞
【洛阳诸县县令】崔隐甫:皇帝百姓都点赞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7/13 15:55:4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唐代洛阳令崔隐甫治理洛阳甚有威名,他与著名诗人张说相互争斗,因此被唐玄宗免官,后重被起用,最终卒于东都(洛阳)留守任上。崔隐甫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叹服。
 1 立碑颂其美政
 崔隐甫,贝州武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关于崔隐甫的情况,史料记载不详,我们已无法探究。不过从崔隐甫的“政敌”、唐代著名诗人张说“鄙薄崔隐甫无文(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与其交恶”的情况来看,崔隐甫应该文学修养不高,至少其文才不能得到张说的肯定。
 唐玄宗开元初年,崔隐甫被任命为洛阳令,并由此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崔隐甫虽然文才不高,但在洛阳令任上干出了成绩,治理洛阳很有威名。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崔隐甫由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转任太原尹,老百姓和地方官员一起立碑歌颂他。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崔隐甫重新回到洛阳为官,出任河南尹。河南尹是唐代东都洛阳所在州河南府的行政长官,在唐代官吏的升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杖杀梨园弟子
 在任洛阳令期间,崔隐甫曾留下了杖杀梨园弟子的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一名叫阿雏的梨园弟子,擅长吹笛,颇受唐玄宗宠幸。在古代帝王中,唐玄宗的音乐素养是一流的。他“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既是多产的作曲家,又是出色的演奏家,几乎没有他玩儿不了的乐器。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还在宫中执教,在梨园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仗着有皇帝撑腰,阿雏横行东都洛阳,犯了死罪,洛阳令崔隐甫命人抓捕他。阿雏得到消息后,躲到皇宫里,向李隆基求援。李隆基救人心切,就找个借口召崔隐甫进殿谈话。崔隐甫进殿后,看到阿雏站在皇帝身旁,已明白了几分。
 李隆基指着阿雏对崔隐甫说:“隐甫啊,你把这个人放了吧,他的笛子吹得好,朕的演奏缺不了他。”崔隐甫面朝南背对皇帝,并摘掉管帽:“陛下此言,轻王法而重乐工也,臣请辞职!”说完,跪在地上磕了头便转身而去。
 李隆基一看,连忙笑着制止他:“朕跟你说着玩呢,你不要当真。”说完,他命令内侍将阿雏拽出去,交由崔隐甫发落。崔隐甫带阿雏回到县衙,立即命人将其杖杀。(如图)很快,李隆基想起阿雏的笛声,又后悔起来,赶忙派人传旨,赦免阿雏的死罪,可惜已经晚了。李隆基得知消息,不仅没有追究崔隐甫的责任,反而赐他一百匹绢以示表扬。
 3 称职的御史大夫
 崔隐甫的吏治才干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肯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隆基下诏召见河南尹崔隐甫,想重用他。张说认为,崔隐甫没有文采,属于一介武夫,就推荐他为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李隆基没有同意,仍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执法)。
 崔隐甫果然没有辜负李隆基对他的厚望,在任御史大夫期间,他为人刚正,严格执法,对高官权贵同样严厉。从唐太宗贞观时期开始,御史台便设置监狱,对审察对象稍作审讯,便将其关进监狱。因此,御史中丞、侍御史等,都各自关押“犯人”,御史台的监狱里人满为患。崔隐甫认为,这样不符合过去的办案程序,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便上奏皇帝请求撤销这些监狱。
 此外,唐玄宗时期,御史大夫以下至监察御史,在政事上都很独断专行,遇事不禀报。崔隐甫上任后,要求一切事情都必须向上级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意志的更要立即纠正,很多事情都受到批评重来,被贬官罢黜的官吏将近一半,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丝毫不敢马虎,崔隐甫的威名更加显赫。
 有一年冬天,李隆基下令由崔隐甫主持外官的年度考核。过去,考核外官都要反复研究议论,一冬加上一春都不能进行完。崔隐甫却不这样,他在一个早晨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敏捷和决断。李隆基高兴地对崔隐甫说:“你担任御史大夫,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看来朕没有看错你。”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花城百戏天下惊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