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与铁塔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25 15:12:2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古城的东北角,河南大学校园和古城墙之间静静地卧着一弯碧水湖,四周簇拥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披着金色阳光、低垂着头的柳树。它在微风的吹动下,像个苗条的仙女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翩翩起舞。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岸边景色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缱绻的陪伴着学子,它就是开封市民熟悉的铁塔湖。
铁塔湖因毗邻千年铁塔而得名,也因铁塔而闻名。铁塔湖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湖面约9.62公顷,湖泊的东、北两面由古朴厚重的古城墙环绕,西、南岸紧邻河南大学,西北岸有一组园林式的水榭,水榭南北两侧有长廊,廊的南北两侧由四角亭和双亭连接,通过桥亭伸向湖内,湖内有环形曲桥。湖中心有岛,岛上建有何公轩,有曲桥相连。
关于铁塔湖的来历,很神秘,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时勇教授在《那湖那景》一文中说:“儿时就知道开封有几大坑:城西南的‘包府坑’、城西北的‘龙亭坑’和城东北的‘铁塔坑’。可这‘坑’何时变成了‘湖’还真说不太清。”把大小水洼都叫坑是开封的习俗。铁塔坑,原是开封城东北隅一处较大的坑洼地,水面随雨水多少忽大忽小,坑中杂草丛生,深浅不一,是附近居民洗衣和洗澡(过去把游泳叫洗澡)的地方。
那么,铁塔坑是怎么变成铁塔湖的呢?时勇在文章中说:“在‘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大跃进年代,河大(当时叫开封师范学院)师生在这里放了一颗‘卫星’: 几天间把这块坑洼地建造成了风景秀美、赛杭州西湖的——开封(也是河大园中的)东湖。”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大学与铁塔公园间并没有隔离墙。当时铁塔公园里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方圆几里之内除河大师生外,很少有游客光顾。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也为能更好地保护铁塔,1960年年初,开封市委作出决定,把铁塔公园正式交给河南大学(时为开封师范学院)管理。当时国家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学校也是以劳动为主。河南大学党委发出了修造铁塔湖的号召,提出“美化校园,改造思想,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地上天堂”的口号。1960年3月27日,寒冬旷野之中,学校进行总动员,“有些学生光着脊梁参加誓师会”,随着校党委的一声号令,人工造湖的战斗打响了。面对恶劣天气和笨重劳动,师生们的回答是“英雄面前无困难,困难当中出英雄”、“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泥水滩,一锹挖起一筐土,两筐抬走一座山”。河南大学师生展开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用“海、陆、空”(空中架起钢索,地上铺上木轨,水中浮起小船)联合作战的方法进行运输,创造了“每小时运土348筐”的纪录。师生们奋战4天4夜,硬是给拿了下来。有首曾经流行的诗歌,描述了当年的东湖竣工的场景:“锣鼓震天红旗飘,东湖工程竣工了。堤岸修得宽又长,全靠人多力量强。湖心假山环清水,是咱大家亲手垒。湖心亭、真好看,是咱大家亲手建。湖心桥、映彩霞,是咱大家亲手搭。一块木、一块砖,全是大家亲手搬。湖光塔影风光好,全是大家手灵巧。又有山、又有水,咱的校园多么美。东湖景,说不完,歌声笑声载满船”。
时勇在文章中说:“当时的建设者称其为‘湖’,一是想避开‘坑’的小与土;二是要强调‘人定胜天’的力量。由于前面冠以‘铁塔’二字人们早已习惯,因而‘东湖’和‘铁塔湖’混叫一阵后,如今就只留下了‘铁塔湖’一种称呼了。”
河南大学与铁塔湖的缘分,不仅仅是因为河大与铁塔湖互为邻居,铁塔湖是河大师生一锨一锨地挖出来的,更在于天天看着铁塔湖成长起来的河大学子心中渐渐培育出一种铮铮精神——这种精神被河大师生称之为“铁塔牌”精神。2008年年初,学校与铁塔湖隔离多年的围墙被彻底拆除。百年校庆之际,河南大学实施了东门内铁塔湖南岸景观工程,在铁塔湖南岸建亭子、长廊、亲水平台等,并修建了观塔、观湖、观古城墙的“三观园”。那湖,顷刻间与河大校园融为一体,师生们可以在湖边晨读,在湖波塔影中漫步。
虽然铁塔湖没有未名湖、西湖那样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也没有包公湖、龙亭湖的名气大、典故多。然而,依偎在古城墙脚下,映着千载古塔,傍着百年学府,铁塔湖却多了一分厚重古朴、宁静清幽、清灵秀美。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