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诗经》为何冷落了开封
《诗经》为何冷落了开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25 15:10: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等15个地区的民歌。《雅》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颂》是贵族统治者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乐曲。从《诗经》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诗经》分布的地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其地域为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颂》包括《周颂》、《商颂》和《鲁颂》,其地域为周王朝统治地区、鲁国和宋国的统治地区。《风》为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余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诗经》中属于今河南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数的1/3以上。其中《国风》160篇中有95篇作品创作于河南。从北到安阳、南到新郑、西到三门峡、东到商丘,都为《诗经》作品所覆盖,与《诗经》相关的遗迹也很多。《周南·关雎》、《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数千年来传诵不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研究《诗经》时发现,《诗经》中属于今开封的作品很少,而郑州、新郑、商丘、安阳、鹤壁等都有《诗经》在传唱,那么《诗经》为何冷落了中原重镇、七朝古都开封呢?笔者认为这是由《诗经》自身的内容和开封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所造成的。 
    一、《诗经》中的《国风》作品被誉为“东方最美的河边情歌”,由此可见,《诗经》与水和爱情相关,没有水和爱情就不会有《诗经》作品传唱。 
    读《诗经》,我们会被一条又一条河流“阻”住去路,被一段段河边的爱情故事“阻”住去路。《诗经》会将我们领进一个河水密布的地带,水雾扑面而来,打湿了额前的头发,脸颊也变得湿湿的。于是溱水出现了,洧水出现了,淇水出现了,汉水出现了,汝水出现了,这几条先秦时期在中原大地流淌的河流,弹奏出欢快优美的歌曲。《诗经》还会把我们带进河边美丽的爱情故事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秦风·蒹葭》)“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溱与洧,方涣涣兮。”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郑风·溱洧》)那一段段自然而又充满灵性、重情又重义、无拘无束的美丽爱情令我们神往,令我们迷恋。那么,《诗经》为什么与水有关,离不开河流呢?这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有了水,才有草,才有农业,才有牧畜,才有人类文化和文明。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还没有发明凿井技术,人类的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河流。河流给了人类甘泉和琼浆,人类在河边生产、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艺术。因此,可以说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人类文明的摇篮。而《诗经》是人类早期的文学样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作为上层建筑的《诗经》是建立在早期农耕文明下的文学艺术,在《诗经》产生的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完全依赖于河流。这一时期,周代的先民们在纵横交错的河流岸边居住、生产、生活和劳作并产生了美丽的爱情。《诗经》就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说《诗经》与水有关、与爱情有关,是“东方最美的河边情歌”。 
    二、开封在西周时期为严重缺水的地区,这是《诗经》冷落开封的重要原因。 
    水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资源。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表明,在先秦以前,开封的水资源主要依靠降水,境内的河流为雨源型河流。雨源型河流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如果气候温度湿润,降水就多,河流湖泊就有水,就适宜人类居住。如果气候寒冷、干燥,雨水稀少,河流湖泊就会干枯,人类就无法生存。由此可见,气候的变迁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变迁。 
(作者:周清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河伯授图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