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王戎,魏晋时期“第一交际草”
王戎,魏晋时期“第一交际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7:17:4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王戎,洛阳人,聪慧异常,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人的复杂性:既好老庄,热爱清谈,旷达不拘礼制;又追名逐利,在官场上一帆风顺。
 1 善于交际,魏晋“第一交际草”
 王戎出身于官宦家庭,家境富裕,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幼年时即有超群的才能。七岁时与小伙伴玩耍时,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硕果累累,压弯了枝条,别的孩子都去摘李子,独他不去。别人问他:“你为何不去摘?”他说:“李子树生在路边,结这么多李子但没有人采摘,说明这李子必定是苦的。”摘下一尝,果真如此。他三岁那年,元宵节晚上,家人带他去观灯,走散后遇上了人贩子。他被人贩子扛在肩上,但不哭也不叫,悄悄把自己小辫上的红头绳解下来系在人贩子的帽子上。等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大喊:“快捉住他,他是人贩子!”那人害怕极了,丢下王戎就跑。正在这时,巡夜的官兵来了,他们问王戎那人的样子,王戎说:“我在他的帽子上系了红头绳!”就这样坏人很快被抓住了。小小年纪如此聪颖,令世人惊叹。王戎十分仰慕“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由于他父亲王浑与阮籍是同僚,阮籍常去他家喝酒,王戎一见阮籍来了就热情接待。他口谈玄理,思路清晰,阮籍甚为惊异,每次喝过酒后都去王戎房里,二人侃侃而谈。
王戎虽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员(比山涛、阮籍、嵇康分别小二十九岁、二十四岁、十一岁),但交际手段是“竹林七贤”中的第一,与此同时,官场中的权贵也对他很有好感,因此,他年纪轻轻就混入官场,且步步高升,被人称为魏晋时期“第一交际草”。
 2 官场如意,巧妙婉拒不得罪人
 王戎从低级官吏做起,工作认真,得到长官的信任,后升至荆州刺史。由于在荆州政绩突出,在晋惠帝时升官至尚书令、太傅、司徒等要职,位列三公,职位远远超过山涛,是清谈人物中官位最高的一个。王戎头脑很清楚,善于处理重大事件。在荆州刺史任上,他分析晋和吴的形势,认为东吴已是强弩之末,于是,他采取分化、收买吴国在荆州之南的官员,包括领兵的军官。这种策反工作,他做得有声有色——利用中原雄厚的物质条件,在吴国广布间谍。他对好友说:“对吴国军事上的一举一动,甚至吴国军官晚上睡觉时说的梦话,我都一清二楚。”
(作者:朱宏卿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