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诸县县令】祝良:威名远扬的洛阳令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7:15:2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祝良,长沙人,汉顺帝时为洛阳县令,以威勇著称,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盗贼闻风丧胆。后来,祝良任九真郡(位于今越南中部)太守,领旨平乱,使数万人投降,被誉为一代名将。
1 曝身祈雨
与被称为酷吏的洛阳令周纡一样,祝良的生平不详。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祝良字召卿,长沙临湘(今岳阳临湘)人。东汉顺帝时,祝良为洛阳令,适逢洛阳大旱,皇帝祈雨不得,洛阳令祝良乃曝(pù,晒)身阶庭,向上天请罪、祈雨,从早上一直晒到中午。或许是祝良的诚心打动了上天,午后有紫云升起,随即天降甘霖,洛阳百姓欢呼雀跃,纷纷感谢祝良。大家还唱起一首歌谣来纪念此事:“天久不雨,蒸人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应,滂沱雨下。”据《洛阳市地理志》记载,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正月、二月京师洛阳干旱,冬天很少有积雪,春天没有下过大雨。阳嘉二年(公元133年),二月京师干旱,六月大旱。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春二月,天子下诏:“以久旱,京师诸狱宥(yòu,宽恕)囚。”五月,因“春夏连旱……河南、三辅(长安一带的地区)大旱,五谷伤灾”,天子亲坐阳德殿东厢请雨,诏曰:“倾年以来,旱灾屡应,稼穑(sè)焦枯。”阳嘉四年(公元135年),冬旱持续至春二月。连续多年的京师洛阳大旱,使得民不聊生,汉顺帝刘保也不得不“祷名山岳渎,遣大夫、谒者诣嵩高(嵩山)、首阳山,并祠河(黄河)、洛(洛河),请雨”。洛阳令祝良也很能为皇帝分忧,他脱掉上衣,站立庭院中,晒了一上午。可以想象,求雨成功的祝良不仅被百姓歌颂,其政绩也得到了皇帝的充分肯定。
2 扳倒太尉
身为洛阳令,祝良不仅为民生着想,还敢于直言上级官员的不良行为,不惧因此入狱。史料记载,被祝良弹奏的官员本是好官,更是大官,他就是位列三公的偃师缑氏人庞参。庞参,字仲达,东汉名臣。青年时就名重乡里。史书说他“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被朝廷委任为左校令。庞参后来官拜汉阳太守,为政清明,抑强助弱,深得民心。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庞参迁护羌校尉,招附并安抚了羌部;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入为鸿胪,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汉顺帝阳嘉四年(公元135年)复为太尉,次年病逝。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所著《后汉演义》对祝良和庞参的争斗有详细叙述—— 太尉庞参,就职三年有余,最号忠直,内侍等不便舞弊,屡加谮毁。司隶亦党同阉竖,上书纠弹,独广汉郡上计掾段恭,力为庞参洗刷,请顺帝专心委任,顺帝乃任参如故。不料参后妻嫉妒,竟将前妻子推入井中,猝遭溺死。洛阳令祝良,与参有隙,当即入太尉府查勘属实,立时报闻,参因坐免,改任大鸿胪施延为太尉。越二年,施延免职,又起参为太尉。翻译过来就是,庞参担任太尉一职已三年有余,为人忠直,皇帝身边的太监们不便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对庞参屡加谗毁。朝廷监察官也伙同太监们一起上书弹劾,只有四川广汉郡的上计官段恭,一心为庞参洗刷罪名,请汉顺帝对其专心委任。不料,庞参后院起火,他的后妻心生妒意,将庞参前妻所生儿子推入井中溺死。祝良得知消息,立即带人前往庞参家里查勘,看到案情属实,就立即向皇帝上报,遭遇丧子之痛的庞参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安慰,还被免去太尉一职。不过,两年之后,汉顺帝再次起用庞参担任太尉。
[1][2]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