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煮鸡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7:12:4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下了一场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也过了。洛阳有句民谚:“三月三,煮鸡蛋。”按惯例,人们该吃煮鸡蛋。只是,为什么要吃煮鸡蛋呢?这跟上巳(sì)节习俗有关。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春秋时期已在河洛大地流行。起初,此节被定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之后改为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的重头戏是沐浴。史载,古时每逢该日,全民都去河边“洗澡”——河水太凉,洗洗手、洗洗脸也算。据说这样可以洗去污垢和晦气,吉祥如意。有些古人甚至觉得这样做能治疗不孕不育。古人认为女人不育是鬼神作祟。周代,天子指派女性神职人员用香汤沐浴,祭祀婚姻生育之神,祈求子孙兴旺。民间女子跟风效仿,春日跑到河边洗濯,以期多子多孙。
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符号。有奇思妙想者,让煮熟的鸡蛋或是鸟蛋什么的在水上漂,漂到哪儿是哪儿,谁捞到谁吃。这叫“临水浮卵”,或曰“曲水浮素卵”,晋代文献中有不少相关描写。吃了这种蛋是否有助于生娃娃不好说,不过这的确是个有趣的玩法。于是,三月初三吃煮鸡蛋的习俗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跟水上漂鸡蛋类似的,是水上漂酒杯——说得雅致一点儿,叫曲水流觞。觞是一种木制酒具。今人常以“滥觞”一词形容事物的起源,殊不知此词的古意是指江河发源处水小,仅可使酒杯浮起。相传,周公辅佐周成王建都洛邑(洛阳)后,曾率领功臣在洛水边宴饮。众人沿河而坐,将觞放在水中,任其自行漂流,觞在何处打旋儿,离此处最近的人就要饮酒一杯。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也这么做过,不过不是在洛河边,而是在弯弯曲曲的溪水边,故名曲水流觞。至于是先有曲水流觞,还是先有曲水漂鸡蛋,似无研究的必要——反正现在的洛阳人很少跑到河边吃煮鸡蛋。
洛阳三面环山,在近山的郊县,有“三月三,去上山”之说。煮鸡蛋个头儿小,好携带,又顶饥。上山时揣两个煮鸡蛋,爬到半山腰,饿了,就地坐着,就着漫山的桃花、暮春的清风,慢条斯理地剥去鸡蛋壳,把鸡蛋一口一口地吞下肚去,包管胃口和心情一样好。
煮鸡蛋的最佳搭档是茶水。旧时,偃师等地的男女上山,煮鸡蛋和茶水乃饮食“标配”。据伊滨区的农妇们讲,过去,每逢三月初三,女人们往往天不亮就起床煮鸡蛋,煮好了,连馒头、饼干一起装进布兜里,然后找一个水壶灌满茶水,全家出动去爬万安山——三月初三,山上有庙会,热闹得很。
这种热闹对于上班族来说比较遥远。坐在办公室里吃煮鸡蛋,噎得慌!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