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陶艺开出洛阳花 ——黑陶与牡丹
陶艺开出洛阳花 ——黑陶与牡丹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6:39:4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洛阳黑陶,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罄、硬如瓷”的特点,被专家学者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当代洛阳黑陶艺术家,将黑陶艺术和牡丹文化结合,制作出的牡丹黑陶艺术品,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大约距今1万年以前,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化现象。从考古学上看,洛阳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裴李岗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洛阳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200多处,主要分布在黄河、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及汝河、珍河等河流的附近地区,一般包含着几个文化层的堆积。各文化层的叠压层次清晰,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洛龙区的矬李遗址,其堆积的文化层依次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洛阳的新石器文化共有四个遗址群,即洛阳盆地周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群、小浪底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西部山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南部山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黑陶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已出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达到高峰,洛阳出土黑陶器物众多。黑陶选用的泥土,是河底的淤泥,特别细腻、无沙、黏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的均匀质感,适合黑陶制作。
    其制作工艺是:泥土取出后晾干,经过滤制成泥坯,再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黑陶表面所呈现的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进行任何处理,其外观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器物,从而形成黑色陶器。
    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进入青铜时代后,黑陶技艺已失传。实际上,这种技艺在洛阳从未失传过。到唐代,黑陶技艺与三彩技艺进行了完整的融合。1971年出土于关林的黑陶马,高66厘米,雄伟刚健,英姿骏逸,双耳后抿,颈若弯弓,翦鬃挽尾,额、蹄似雪,通身彩色以黝黑为主调,鞍具则衬托以黄、绿、白三色,唯头部及踝蹄施以白釉,极得其浑重而绚丽的色彩效果。
    以北冶为中心的新安县北部,长期是洛阳陶瓷生产中心。民国《新安县志》记载,1935年,新安甘泉岭(今甘泉沟)、滩子沟、马行沟、西沃、石寺南坡、砂锅窑等处,还有陶瓷窑五十余孔,产品行销陕、豫、鲁三省。县志中特别提到了武定方、蒋文焕、何国栋、邱东祥四位陶瓷企业家。今甘泉沟尚有明清以来的陶瓷窑上百孔。
    洛阳当代黑陶的复兴,也是在北冶地区。1988年春,新安人索望在甘泉沟一带开始研究黑陶,并组织一批老匠人开始恢复黑陶的试制,因为有余扶危等一批考古学家的参与,传统工艺得到迅速“破译”,黑陶烧制成功。索望将黑陶的生产基地迁至磁涧,是为磁涧黑陶。 
(作者:郑贞富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洛阳的宇文凯街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