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分陕石
分陕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7 16:31: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院里,有一个高约3米多的石柱,虽然年久已经风化,但石柱依然昂首直立。凡来此参观的游客都要看看这个石柱,并拍照留念。 
    这根石柱名曰“分陕石”,是陕西之名由来的见证。 
    “陕”是现在陕西省的简称,“陕”这个地方却不在陕西,而在三门峡市。三门峡旧称陕州,居地陕县。据说,“陕”在远古的时候叫“夹方”。此地南有伏牛山,北有中条山,又有波涛汹涌的黄河流过。所以,“夹方”的意思大概是指被两面大山夹住的地方。周灭商而得天下后,按文王演易的思路,将“夹方”合二为一,成为一个“陕”字,此地以后就称“陕”了。 
    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王朝。成王时期,由于年幼,为了维护新建立的政权,方便治理和协调内部关系,以三门峡的“陕”为分界线,把周的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周王朝的开国重臣“分陕而治”。于是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3.5米的石柱栽于土中,这叫“立柱为界”。“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据记载,分陕石原立于陕州南边的土原之上,后来被移到了陕州北城墙上。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人作铭于石柱,称“周召分陕所立界石”。经专家考证,此石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陕西”也因此而得名。 
    屈指算来,分陕石的存在已经有3000多年了,是古人文明经营属地的见证者。据说,至此之后,周、召二公各自管理自己的封地。他们体恤民意、细查民情,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分陕石虽然将他们的领地一分为二,但在周王朝在“分而治之”的政策下,得到和谐统一,并维持了很久。 
    陕州与陕西本是一石之分,由于同属黄河流域,不但语系相同,风俗习惯也相近,几千年来大家视为一家,并未为一条石柱而隔断心脉。倒是如今的后代们,看此石柱觉得新鲜,细想陕西的由来,才恍然追溯历史,方知始终。 
    1957年,三门峡大坝蓄水,陕州城属淹没区,分陕石被移到了新建的三门峡市人民公园内。1967年,分陕石被移至三门峡市图书馆,后又移至三门峡市文化宫。1988年,分陕石被移到虢国博物馆塑像展厅门口的水池旁保护收藏。由于分陕石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2005年7月20日,文物保护部门采用封闭式管理对分陕石进行保护,以防止其继续风化。
(作者:《古今三门峡》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周时银杏汉时村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