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诸县县令】魏元忠:从洛阳令到大唐名相
【洛阳诸县县令】魏元忠:从洛阳令到大唐名相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7 16:15:4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仕途坎坷
    唐代的洛阳与长安(今陕西西安)并称东、西都。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首都。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魏元忠是在武则天称帝前后担任洛阳令的,朝政的动荡,也使魏元忠的命运发生巨大改变,他在福地洛阳开始了坎坷仕途。魏元忠曾先后四次被贬—— 第一次,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八月,魏元忠被徐敬真、张嗣明等人诬称曾与徐敬业通谋,为周兴收系,当死。武则天以其平叛有功,免其死罪,将其流放到岭南。第二次,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正月,来俊臣、侯思止告魏元忠等七人谋反,魏元忠被贬为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令。第三次,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九月,张易之兄弟诋毁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谋逆,魏元忠被贬为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市)尉。第四次,节愍太子李重俊兵败后,武三思的死党、兵部尚书宗楚客等诋毁魏元忠与李重俊通谋,魏元忠遂被贬至渠州(今四川渠县),后又被贬至思州(今贵州沿河县)。最后一次被贬,葬送了魏元忠的性命。史料记载,魏元忠在被贬途中,“行至涪陵而卒”。 
     临刑不忧 
    公元689年,徐敬业兵败后,其弟徐敬真被流放至绣州(今广西桂平市南),徐敬真设法逃了出来,准备投奔突厥,途经洛阳,得到当时的洛阳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的资助,到河北定州时被抓获。弓嗣业被缢而死,张嗣明和徐敬真为了免死,便诬陷许多故旧相知,说他们心怀不轨,其中就有魏元忠。与魏元忠同时被诬的还有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等人。谋反乃十恶之首,为不赦之罪,应被斩首,魏元忠危在旦夕。即将行刑之时,武则天突然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骑着一匹快马高喊刀下留人来到刑场,赦免了魏元忠等人。史料记载,当赦免之声传到刑场时,即将受刑的人都欢呼雀跃,惊喜不已,魏元忠却独自“安坐自如”,像没事人一样。有人让他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他淡淡地说:“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真假呢!”等到王隐客抵达刑场,又有人劝魏元忠站起来,魏元忠说:“等王隐客宣读完圣旨再说。”直到王隐客宣旨完毕,魏元忠才慢慢地站起来,以跪拜之礼拜了两拜,脸上没有一点儿忧喜之色。当天阴云密布,待王隐客宣读完赦免张楚金、魏元忠等人的圣旨之后,阴云散尽,天气转晴。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魏元忠等人的所谓“谋反”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