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诗话(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5 8:47:3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精彩之作 与您共赏
诗话,记诗家兴会、名士随意、智者顿悟,它“总是提起了精神,告诉你一首诗,一种欣赏,一番批评,一件韵事,或者一段艺术论”(丰子恺语),让你在轻松活泼的笔调中分享着中华诗歌文化的魅力。在此选取宋代精彩诗话数则,并不揣浅陋,略作点评,与大家分享:
1.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六一诗话》)杜甫吟诗,炼字精到,读读原作,佩服不?
2.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六一诗话》)。宋初惠崇等一群和尚,作诗模仿贾岛等人诗风,不少诗作内容贫乏,是为“晚唐体”。许洞不满,出题“考试”,结果“诸僧皆搁笔”。读之,令人想象出这群和尚当时的尴尬情状。
3.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贫甚。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冷斋夜话》)潘大临吟诗,正在兴头,不料诗兴却败于催租者,仅留诗一句,堪为绝唱,但也令人惋惜。
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往往不悟。(《石林诗话》)诗句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自然清新,历来让诗家交口赞赏,叶梦得“不假绳削”的点评可谓慧眼独到。其实谢诗之佳何止此一首,《沧浪诗话》曰:“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
5.(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诗话总龟》)贾岛乃“苦吟诗人”,曾自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次在“推敲”中竟不知回避京兆尹韩愈的仪仗,可谓闯了大祸,而韩愈识人,贾岛幸哉。
6.诗有三偷:偷语,最是钝贼,如傅长庚“日月光太清”,陈主“日月光天德”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如柳浑“太液微波起,长杨高树秋”,沈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是也。偷势,才巧意精,各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遂归鸿,手挥五弦”,王昌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是也。(《诗人玉屑》)自古诗坛“小偷”多矣,但境界却有高下之分,你若吟诗,可曾有偷?所偷是何?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