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诸县县令】何泽:敢于直谏的洛阳令
【洛阳诸县县令】何泽:敢于直谏的洛阳令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2 17:52:2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再谏后唐明宗
 多数朝代的开国之君比较清廉,有所作为,而后唐并非如此。作为后唐的开国之君,庄宗李存勖在其统治期间宠信宦官,重用伶人,宠幸后宫,使得后唐出现宦官擅权、伶人干政、内宫乱政等政治弊病,后唐政治集团极度腐败和混乱。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继位,是为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少有的明君之一,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后唐一度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新局面。史书记载,李嗣源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如有错误就立即纠正。他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集文武百官讨论施政得失,虽然有的大臣言辞很激烈,但是他毫不计较,能虚心接受臣下的忠谏。何泽的仕途进入后唐明宗时代,他并没有因为换了皇帝就改变自己直谏的习惯。他像一块试金石,专门来考验李嗣源的耐性。凡人皆有嗜好,与李存勖喜欢狩猎一样,李嗣源喜欢巡幸各地。先是巡幸汴州(今河南开封),后打算巡幸邺(今河北临漳西),给当地带来繁重的接待负担,大臣们纷纷劝阻,李嗣源却一意孤行。
  汴州是李嗣源自立称帝后巡幸的第一站,当时魏州(今河北大名)发生兵变,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就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李嗣源回师南下,先取汴州,再攻入洛阳,登上帝位。称帝之后的李嗣源巡幸汴州,可谓故地重游,有几分“衣锦还乡”的感觉,如果一直陶醉于其中,“国泰民安”的局面恐难持久。何泽再次挺身而出,在殿上直言极谏,力陈皇帝巡幸的不利影响。李嗣源这次听进去了,还表扬了何泽,任命他为吏部郎中、史馆修撰,负责掌修国史,使其文才得到充分发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善谏的何泽也有不足之处,他对待后唐明宗的一些言行有几分谄媚之嫌。史料记载,何泽曾随宰相入见内殿,面君之后,众臣告退,何泽留了下来。他以手板叩颡(sǎng,脑门儿),北望而呼:“明主,明主!”听到的人都讥笑他。
    老而不休惹事端
    何泽尝到了直谏的甜头,当看到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他又一次选择上书后唐明宗。据《新五代史》记载,五代之际,民苦于兵,田赋及附加税名目繁多,田赋预征制度更使贫困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为了躲避州县的赋役,老百姓想出了一些办法——或者割下自身的股肉来治疗父母的病,或者丢下乳儿在亡亲墓旁筑庐守孝……当时,政府对割股疗亲之举是鼓励的,常常以免除赋税作为奖励措施。后唐时期,户部每年发的蠲(juān)符(免除赋役的凭证)“不可胜数”,而印制蠲符的纸张需要州县上交,称为蠲纸。这些措施无形中增加了州县的负担,同时,百姓为了逃避赋税纷纷“制造”孝行,最终使得国家的赋税收入减少。何泽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就慨然上书。李嗣源欣然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悉废户部蠲纸”。之后,何泽以太仆少卿致仕,居于河阳(今河南孟州南,洛阳吉利区一带)。70岁那年,何泽仍老而不休,图谋仕进。他上章言事,请立秦王李从荣为皇太子。然而,李从荣为人骄横,行为不轨,最终酿成祸端。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弥留之际,拟诏第五子李从厚继位。消息传出,次子李从荣趁李从厚未赶回洛阳之际,发动兵变,攻打宫门,被宫廷亲军击败,李从荣满门被杀。李嗣源闻知兵变,受惊吓而死。有论者认为,李从荣“遂成其祸”,由何泽而始,将责任推到何泽身上。然而,这种观点未免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史实证明,李从厚登基之后,并未追究何泽的责任。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十一月,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洛阳,灭后唐。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石敬瑭,即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之后,召何泽为太常少卿,不知何泽是否就任,年老体衰的他,最终病逝于家中。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