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堂展古陶珍品 心追文明之光
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堂展古陶珍品 心追文明之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2 17:45:4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陶器是华夏文明最初的一道曙光。从远古到现代,经历火与泥熔炼的陶器,一直是中华儿女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器皿,镌刻着人类丰富的精神情感和文化脉络。如果您想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感受中国陶器的魅力,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会是一个好去处。
    “洛阳陶器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馆长王现贞说,洛阳出土的古陶文物遗存众多,见证着华夏文明发展的点点滴滴,博物馆的成立旨在为大众展现生动形象的古陶文明。
    王现贞介绍,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收藏仰韶文化时期至明清民国时期的陶器2000余件,藏品包括鼎、豆、灶、罐、瓶、圈等,用于饮食、观赏、陪葬、祭祀等方面,造型典雅精巧,质感细腻光滑。藏品按年代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陶器是人类早期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创造。但随着金属和瓷器制作技艺的不断进步,陶器逐渐没落,却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王现贞说,陶器伴随我们祖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那些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美观实用的陶器上,烙印着不同时代、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他希望通过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更多人可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存状况。
    镇馆之宝
    早期陶鬲(lì)
    古代汉族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胎质坚硬,器壁较厚,表面打磨光滑。中国商周时期陶鬲继续流行,形状多为侈(chǐ)口,圆腹,三个袋状足,有的颈部有双耳,用于煮食。
    西周灰陶鼎
    西周时期陶鼎被改造成了较小的器皿,用于煮食物。该陶鼎灰陶质,深腹,圆底,三足,双耳,造形古朴典雅。
    汉绿釉陶奁(lián)
    奁是我国古代较为常见和流行的一种专门放置女性梳妆用品的器具。该奁做工精美,用料考究,釉色温润,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美观性。嵩县古陶文化博物馆地址:嵩县白云大道与翠山街交叉口




(作者:姜明明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