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拿着鸡毛当令箭
拿着鸡毛当令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9 16:09:0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两个洛阳人抬杠,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甲说:这是谁谁谁叫我去办的,你别不高兴。乙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拿着鸡毛当令箭,你装啥哩! 鸡毛跟令箭显然不是一种东西,可人们为啥要把它俩挂上钩呢?这其实涉及古代的一种“快递”形式:鸡毛信。
    鸡毛信,相当于现代的邮政特快专递,主要用于传递朝廷政令、紧急军令。它的显著特征,就是信封上插着鸡毛。史载,鸡毛信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汉书》中记载:“吾以羽檄征天下兵。”这种羽檄,就是鸡毛信的前身。
    羽檄,又名檄文,是古时征兵军书,通常特指讨伐敌人的战斗檄文。在东汉蔡伦于洛阳改进造纸术之前,古人多在竹简上写檄文,然后插上几根鸟羽,好让送信者明白,此信十万火急,送信速度须如飞鸟一般迅速。大概是鸟不太好逮,而鸡毛比较容易搞到手,加上“鸡”谐音“吉”,寓意逢凶化吉,且鸡有古人看重的五德:文、武、勇、仁、信——“带冠为文,足搏距为武,敌在前敢斗为勇,见食相呼为仁,守夜不失为信”,渐渐地,往信上插鸟羽就变成了插鸡毛。

    信件一旦插上鸡毛,就表示此信十万火急,插得越多,表示事情越紧急(通常插三根)。邮差见到鸡毛信,哪怕家里房子失火,也得先撂到一边,赶紧去送信。收件人接信之后,也必须赶紧拆阅照办,不得有片刻延误。宋元时期的官方“快递站”——急递铺,专门投递军机要文或赦令等鸡毛信。《宋史·岳飞传》里说,奸臣秦桧假托皇帝之名,命令岳飞放弃抗金,班师回朝,大概怕岳将军不听话,一天之内给岳飞传了“十二道金牌”,气得岳飞含泪悲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所谓“金牌”,可不是冠军奖牌,而是“金字牌急脚递”,等同于鸡毛信。这种信不能在急递铺停留,上一站邮差快到铺前便摇铃,铺里人听见铃声就候在铺口,接信后赶紧送往下一站,昼夜不停,车马行人见之避让。因为鸡毛信来自朝廷,收件人无不毕恭毕敬,火速照办。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难免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假传圣旨,公办私事。
    洛阳人熟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卖炭翁》:可怜的卖炭翁,拉了一车炭到集市上卖,结果碰到了如狼似虎的官差,他们“手把文书口称敕”,声称是替宫里办事,强行夺走了那车炭。恶人自有恶人磨。朝廷的人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小混混则反过来糊弄朝廷。
    宋初有个叫李飞的,用假传牒(传牒类似于官方介绍信,凭其可获各地驿站免费接待)一路吃喝诈骗,畅通无阻,连皇帝都震惊了。无论是横征暴敛的“黄衣使者白衫儿”,还是混吃混喝的李飞,都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这很可笑,也很可悲。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