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流失海外的龙门石窟文物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9 15:54:3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龙门石窟遭劫最为严重的时期,右胁侍菩萨造像的头像,就是那时候被盗凿的。在位于龙门西山的宾阳中洞内,这尊站立的右胁侍菩萨身材修长,服饰简洁,栩栩如生,遗憾的是,其头像缺失,左手部位也留下了难看的凿痕。
龙门石窟研究院的专家介绍,这尊菩萨造像具有北魏时期菩萨造像鲜明的特征。这一时期的菩萨造像开始中国化,有了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的影子。“你看这尊菩萨造像面庞清瘦,身材修长,形象秀美,北魏佛像的特征在这尊菩萨造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名专家说,这一时期菩萨造像的服饰很简洁,一般为高髻无华,褒衣博带,垂领广袖,和唐代菩萨造像的丰润圆满、体形健美,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这尊菩萨造像的头像,究竟为何人所盗,又流失到了哪里?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痕迹中窥见一二。1934年,地质学家袁同礼到龙门石窟勘察文物被盗情况,他在调查报告中提到:“宾阳中洞四佛像头颅被击落,洞内外龛像有被砍头者,有全身被盗者……”
洛阳学者赵振华所著的《龙门石窟盗凿史》,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1933年,中国社会教育社理事会派倪锡瑛、李可染等到洛阳进行社会调查。游览龙门时,向导告诉他们:“每一年,各国游者到龙门去拜访的就有几百人,他们每次来,都花重金从乡人那里购买石佛的头,带回去作为名贵的艺术装饰品。帝国主义的势力居然延展到洛阳,龙门石窟的石佛被带到外洋各国去了,这不但是石佛的不幸,也是整个大胜迹的不幸。”
(作者:李砺瑾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