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洛饮食文化溯源”洛阳人元宵节吃什么
“河洛饮食文化溯源”洛阳人元宵节吃什么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3 8:56:2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老例,大伙儿都会来一碗元宵(又名汤圆),以求团圆美满。 鲜有人知的是,过去的洛阳人家,正月十五不光吃元宵,还要吃年糕。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节。此节吃元宵的风俗起源于何时,史学界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早在唐代已有类似元宵的食物。唐代的《卢氏杂说》中记有“油公式(duī)”;五代时期,开封街市上热卖“油画明珠”。据考证,这两种叫法不同的东西,其实就是油炸元宵。也有人认为,元宵起源于宋代的“圆子”(又名“元子”“浮元子”)。北宋时期,每逢元宵节,市场上便有“圆子”出售。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了“圆子”的吃法:入沸汤煮熟,捞出后加糖食用。吃不完的“圆子”“虽经宿而不沉”,即放一夜也不会沉到锅底儿。
  唐代兴盛繁华,唐人的口味好像唐三彩一般浓重,油炸元宵油腻滚烫,要的就是这种刺激。宋代温婉含蓄,宋人的口味便似宋瓷一样清淡,水煮“圆子”软糯绵甜,吃的是舒适自然。明清时代,“圆子”改名为元宵、汤圆,象征亲人团圆、天下团圆,蕴含着人们的美好心愿。
  唐代的洛阳人,元宵节未必吃油炸元宵,但多半会吃“玉粱糕”。 玉粱糕是用白粱米做的糕,有点儿像现代的年糕。如今的洛阳人,好到韩国餐厅吃炒年糕,有人便以为年糕是韩国美食,殊不知年糕这种食物早在周代便已在中国诞生。盛唐时期,朝鲜人纷纷来东都洛阳留学,年糕或许在此时流传到了朝鲜半岛。
  据说,古代的朝鲜人奉年糕为无上佳肴,只有君王才能吃到。这要叫古时的洛阳人知道了,他们肯定会笑,因为在唐代的洛阳地区,它不过是平民食物,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吃玉粱糕。这在古书《云仙杂记》里有记载。中国饮食文化专家邱庞同认为,此乃目前已知的关于元宵节吃糕的最早记载。“糕”谐音“高”,年年吃糕年年高。 

  除了元宵、年糕,旧时的元宵节食物还有“不落角”、面盏、面条、茶糊涂等。“不落角”,类似今天的粽子,明代有信道者拿它当元宵节祭祀食品。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通常为12个,代表12个月。清代人以蒸熟的面盏内水分的多少来占卜雨水多寡。
  至于茶糊涂,是豫西地区的特有食品,老城区的卫震先生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洛阳人常在元宵节次日喝茶糊涂:把小米碾成粉,炒熟后用水煮开,放入粉条、萝卜丝、丸子、扁垛,熬成类似胡辣汤的咸汤,正月十六早上喝。不但人要喝,还要分给老天爷喝:才做好的茶糊涂,要先盛一碗摆在神台上供奉天地,祈祷老天爷保佑麦苗多发根、多结穗儿,保佑大丰收。这叫“挑麦根”。






(作者:张娜 责任编辑:明媚)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代的快递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