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李氏彩塑:泥塑古今 笔绘百态
李氏彩塑:泥塑古今 笔绘百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2/27 16:17:3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泥土,在能工巧匠手里,能化作什么?经李氏彩塑传承人李明甫之手,能塑造出玉皇大帝、牡丹仙子或是科学家等人物形象。日前,李氏彩塑被评为洛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来到李明甫的工作室,探寻这份神奇的精彩。
  1 为泥土注入灵魂
  现年55岁的李明甫祖籍郏县,自幼随父亲学习彩塑制作技艺,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1984年,河南省首届人才交流会在郑州举行,李明甫的作品被省内13家单位相中,但他认为洛阳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人辈出,遂将传承400余载的李氏彩塑带至我市。
  “彩塑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或人或物,造型多样。”李明甫说,李氏彩塑分圆雕、浮雕、单尊、群像等,多以宗教、历史、神话故事为题材,经造型、彩绘、装色、上光等60余道工序制成,制作周期从三天至半年不等,而主要工具如刻刀、木模、毛笔等均为木制品。
  “制作彩塑,每道工序必须细之又细,但首要的是泥土的选取。”李明甫介绍,挖出地下三尺处的红土,晾干后倒上水使其裂开,用木棍等物搅拌泥浆,沉淀后选出上面柔软的泥土。之后,在泥土中加入棉花、谷草等纤维“搭骨架”,增加彩塑的韧性。
  如何让彩塑活起来、有灵魂,是每个技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最难的是造型和创意,彩塑不会说话,必须用肢体语言和仪态神情来表现它们的思想。”李明甫说,他将传统彩塑制作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不只用泥土,还采用玻璃钢、石膏、泡沫块等多种材料,作品内容也不局限于大型人物彩塑,更多以洛阳文化历史为背景,如牡丹仙子、洛阳水席、武皇赏花等作品形神兼备,展出后广受欢迎。
  2 让技艺重现生机
  李明甫现场演示了彩塑《洛阳正骨》的制作,“医生”的严谨认真,“病人”的痛苦不堪,在他的刻刀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洛阳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用彩塑的形式来表达,以便为更多人熟知。”他告诉记者。
  李明甫的这一想法,萌生于2008年。那一年,他的彩塑作品刊发在法国一家旅游杂志后,引来近20个外国访问团来洛参观。而彼时,国内问津者寥寥。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让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保护李氏彩塑技艺。”李明甫说,在政府的帮助下,这一技艺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对彩塑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肯定;部分彩塑壁画遗存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建立艺人档案,对音像资料进行整理和复制。
  洛阳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让李明甫对李氏彩塑的传承保护信心满满。他希望,政府或社会组织举办民间彩塑展览,让更多人走近这一瑰宝,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设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一条街,吸收彩塑艺人进驻展演,扩大彩塑艺术的市场影响力,让彩塑成为洛阳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品牌。






(作者:姜明明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