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河洛】定格伊河之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2/27 16:05:2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谁见捕鱼郎,寒蓑雨中湿。 ——梅尧臣《伊川》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 ——欧阳修《过伊川》
立春已过,很多人开始对春天产生无限遐想。春天的洛阳美不胜收,号称洛阳八大景之首的龙门山色,因伊河而更加美丽。宋代诗人梅尧臣和欧阳修曾在洛阳为官和生活,他们对伊河(古称伊水、伊川)寄予深情,并写下多首诗。
梅尧臣眼中的伊河“滩声朝暮急”,可以想象当时水量较大。过河之人刚刚准备登马东渡,对面河堤之上已经有人在等着迎接了。伊河之上,小船纷纷抢占航道,朝前驶去,只看见捕鱼人穿的蓑衣被雨水打湿。
从“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可知,与梅尧臣同时期的欧阳修写的是秋季的伊河。初秋时节,“绿树绕伊川”,与梅尧臣见到的捕鱼人不同,欧阳修在伊河岸边遇见了野渡闲归的僧人。欧阳修自问“谁可访”,然后“兴尽复空还”,一个“空”字,将兴尽而归之情表露无遗。
梅尧臣,生于公元1002年,卒于公元1060年;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卒于公元1072年。梅尧臣在北宋诗坛上声望很高,与苏舜钦齐名,两人被合称为“苏梅”。
梅尧臣和欧阳修是好朋友,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还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代诗歌影响巨大,与欧阳修并称“梅欧”。梅尧臣描写了两山对峙、伊河中流的景象,欧阳修的诗描景状物,闲适空灵,两位诗人将伊河之美定格。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