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洛典故】以邻为壑
【河洛典故】以邻为壑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2/27 15:53:2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为别人着想、大公无私的精神,绝对是受人歌颂的美德,“以邻为壑”的事,自古就不被人喜欢。 战国时期的洛阳人白圭,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从商之前,他曾做过魏国相,其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水患。 白圭一直对自己的治水才能很得意。有一次,他和孟子谈论治理洪水的事,骄傲地说:“我治水的方法,恐怕比大禹的还要好呢。”
  孟子听罢,很不以为然地回答:“你治理洪水的方法根本不能与大禹的相提并论。大禹治水是顺乎水的特性,把洪水引入河道,最后流进大海,彻底消除水灾,你却只知道修筑堤坝,填补漏洞,加高坝的高度。你自己是保住了,可是水流到邻国去,让别人遭了殃,这是把邻国当成大水沟了啊。这种方法,凡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会厌恶,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白圭听罢,感到很羞愧,以后再也不宣扬自己治理洪水的功绩了。
  成语“以邻为壑”,出自《孟子》:“白圭曰:‘丹(白圭)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比喻只图自己方便,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若是现在有人做出“以邻为壑”的举动,那您可得小心,您恐怕是遇到了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的人。
  “以邻为壑”的做法,就好比在自己家很讲卫生,却把垃圾随意扔在小区的地上。如果所有人都把他人当成“壑”,不以诚相待,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了。这么一想,还是收起“以邻为壑”的想法,顾及他人的感受,营造和睦的环境为好。





(作者:寇玺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