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忧国忧民的文及翁
忧国忧民的文及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2/12 9:05: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文及翁,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文及翁弃官遁去;入元后,他累征不起。文及翁著有文集20卷。
        且看这首《贺新凉·游西湖有感》:“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复国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虑。
        “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容量浅。然而这一池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作者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君王固守的腐朽生活。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不思收复故土,甚至少有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
        “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的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义愤填膺的呼声。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一心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南宋国力衰弱,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阕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